俄遠東油港正式啟用謀取亞洲市場
西伯利亞原油將不再專供歐洲
    2009-12-29    作者:本報記者 閆磊/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圖為俄羅斯總理普京出席科濟米諾港石油儲藏和海上出口係統啟動儀式。

    位于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的科濟米諾港石油儲藏和海上出口係統28日正式投入使用,第一艘出發的油輪將運送石油至中國香港。科濟米諾港的啟動,將有助于俄羅斯佔據亞洲石油市場,今後西伯利亞地區的原油將不再專供歐洲市場。
  當天上午,在科濟米諾港出席係統啟動儀式的俄羅斯總理普京表示:“對俄羅斯而言,這是一個很棒的新年禮物。”他説:“這是一個戰略項目,將幫助我們開拓新的市場,那就是不斷發展的亞太市場。”
  普京親手點動電腦上的滑鼠器,啟動了石油從岸上向第一艘油輪“莫斯科大學號”灌裝的閥門。科濟米諾港將用于石油儲藏和海上出口,納入“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運輸管道係統。分析人士稱,此港開通不僅可使俄羅斯能開拓更廣闊的亞太市場,還可作為未來的政治籌碼。莫斯科銀行家克裏斯韋弗説,新港口的開通將會減少俄羅斯貿易出口的壓力。
  俄羅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此次新港口的啟動,對其能源出口路徑將産生極大影響。一方面,該港將幫助俄羅斯減少對通往歐洲的輸油管道的依賴。俄羅斯一直尋求石油出口市場多樣化,希望不局限于西方市場的原因是俄羅斯與主要貿易夥伴歐盟的關係常常會出現緊張狀況。據悉,今年1月份,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就已打算中斷經由烏克蘭港口向歐盟運油,轉交由科濟米諾港運輸。
  另一方面,此港開通後,亞洲經濟體將可進行更為便利的石油交易。其實,俄羅斯早就對亞太能源市場進行布局,尤其加強了與中國的石油貿易合作。據美聯社報道,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2008年10月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石油)簽署的向中國運送石油的協議明年即可實施,該項目正是在“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運輸管道係統下運作。
  據悉,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Transneft)為該石油碼頭斥資20億美元。為鼓勵發展東西伯利亞的石油儲備,俄政府給予從科濟米諾港運油的公司豁免關稅。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運輸管道係統工程包括海岸石油設施平臺、海上設施、港口設施以及從石油儲藏基地到海岸碼頭的石油運輸管道。科濟米諾港石油灌裝碼頭的長度為300米,每年可接納150艘油輪,向國外輸送石油1500萬噸。
  “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西起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東至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全長4000多公里。該管道一期工程從2006年4月開始建設。一期工程的石油輸送能力為1500萬噸,第二期工程為3000萬噸。二期完工後,該管道運量將佔俄羅斯石油出口總量的1/3,從而結束對原有通往歐洲的管道線路的嚴重依賴。
  相關稿件
儲氣庫嚴重超採 石油三巨頭備戰新氣荒 2009-12-02
中石油欲切分山東地煉“蛋糕” 2009-12-01
有關專家表示:外儲應增加黃金和石油儲量 2009-11-30
專家:外儲應增加黃金和石油儲量 2009-11-30
中國石油:銷售有所回升但業績小幅度下降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