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充裕將打壓穀物價格
    2009-12-18    作者:本報記者 閆磊/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年來美元指數的變動牽動着大宗商品價格上躥下跳,而農産品中的主力品種——穀物期貨價格震幅遠遜於石油和黃金,其與美元走勢的負相關性表現得極不明顯。市場人士分析,美元長期偏弱的走勢不會對穀物價格起到支撐作用,供求關係才是決定穀物價格變動的主導,穀物價格後市的利空動力更足。
  自今年3月反彈至89.62點的年內新高後,美元指數呈震蕩下跌之勢。近期美元指數在11月26日一度跌至74.18創年內新低,較年內高點跌近17%。但與4至6月份大宗商品價格隨美元下跌而快速上升不同,9月份以來,雖然美元持續下跌,但其下跌的利好逐漸消失,而主要穀物價格與美元竟呈現同跌走勢,且跌勢不止,直到10月才開始反彈,且漲幅均不超過20%,遠遜於石油和黃金。隨着11月末以來美元又開始連續反轉走強,大宗商品價格隨之開始連跌。但穀物價格跌幅與油價金價的殺跌相比堪稱“平淡”,以大豆1月合約為例,12月9日以每蒲式耳10.285美元報收,距年內高點收盤價每蒲式耳10.545美元只有不到2%的跌幅。
  美元走勢影響到市場資金流向,進而直接或間接影響穀物價格走勢。但專家指出,更多的時候,資金進入能源、金屬等金融屬性較強的大宗商品市場,間接帶動穀物價格。由於以穀物為代表的農産品生産具有特殊性、供需彈性小和季節性特徵明顯等,基本面對其影響力要明顯強於美元,只有在基本面無大的炒作因素的情況下,美元才會對其産生明顯影響。
  有報道援引中糧糧油總經理助理兼中谷期貨董事長費忠海的話説,美元走勢對工業品影響顯著,對農産品影響則較弱;農産品牛市的形成,至少需要2至3年時間進行底部盤整。海證期貨分析人士認為,美元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最終影響農産品價格的是供需關係。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近日在最新的糧食安全及農作物前景報告中稱,2009年全球穀物産量預計達到22.34億噸,只比上年創紀錄的水平減少2%,但比先前的預測值高近2600萬噸,創歷史次高水平。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如果後期不出現能夠實質性影響供求的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2009至2010年度全球主要糧油産品供應相對寬鬆,這對市場構成基本面的利空。
  我國穀物價格未來走勢將以穩定為主。我國小麥、玉米和稻穀自足率均達到95%以上,受國際市場影響較小。因此2010年國內糧價仍將保持相對平穩。但隨着最低收購價逐步上調,長期看國內糧食價格會保持平穩略漲態勢。
  相關稿件
美國三大穀物交易所小麥期貨合約幾乎全線漲停 2008-02-27
糧農組織:穀物儲備近底 糧價高企難現拐點 2008-02-14
穀物加牛奶 蒙牛推新型飲品“妙點” 2008-02-01
穀物供求關係緊張依舊 貧困人口負擔或最重 2008-01-28
[國際大宗商品一週]芝加哥穀物期貨價格普漲 200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