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對國際金價影響幾何
    2009-08-28    本報記者:肖瑩瑩 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世界黃金協會(WGC)近日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指出,受益於龐大的政府刺激措施,全球第二大黃金消費國——中國的黃金需求逆勢回暖,珠寶和投資需求均較上年增加。
    有外媒提出,“中國因素”已從外部極大地影響了包括對衝基金在內的投資者。在看漲未來金價走勢的情況下,對衝基金已調整了投資戰略,將部分資産轉移到交易型黃金基金上。

    增加黃金儲備是趨勢

    今年4月24日,當時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在記者會上宣布,2003年至2008年期間,中國黃金儲備增加了454噸。緊接著,今年6月末的數據顯示,中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報的黃金保有量達到了1054噸。儘管胡曉煉副行長解釋説黃金增加是“通過國內雜金提純和國內市場交易等方式”實現的,但外媒認為,這只是為了穩定國際金融局勢而採用的委婉表達方式。
    日本《經濟學人》日前刊登了題為《中國開始驅動世界黃金市場》的文章。文章稱,世界黃金市場有關人士(尤其是歐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中國還會大量增加黃金儲備,這也是造成黃金價格大幅上漲的原因之一。這些分析人士的理由是,金融危機意味著美元的價值正在迅速變化,且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或會減弱,中國國內要求分散外匯資産的呼聲進一步高漲,增加黃金儲備將是必然趨勢。
    這篇文章同時指出,雖然中國隨時有可能增加黃金儲備,但卻不會緊急出手。理由是,作為美元資産第一大持有國的中國,黃金儲備和美元儲備是一對反命題。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不僅會使美國的國債市場陷入混亂,而且還會危及國際金融和中國自身。

    各國央行都在小筆購進

    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也説明各國央行都在黃金市場堅持零散增持的做法,而不是在大筆購進。
    報告指出,二季度各國官方共計買入14噸黃金,上年同期為凈售出69噸,各國央行轉而變成黃金凈買家。報告還特別指出,“雖然保密規定,令我們不能透露具體的細節數字。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購買行為,顯示出許多國家都在小幅增加凈購買量,而非僅是一或兩個國家的大肆購買。”
    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國央行凈售出38.7噸黃金,為1997年上半年以來的最低銷售水平。協會&&,央行售金協定(CBGA,指1999年9月26日歐洲14個國家央行加上歐洲央行聯合簽署的一個協定,通過限制簽約國每年拋售黃金的數量來防止金價被徹底打垮。)體系外的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起就一直為黃金凈買家,它們在2009年第二季總計購入近30噸黃金。

    中國增持對金價影響不大

    中國雖已超過瑞士、日本和荷蘭,成為第五大黃金儲備國,但黃金在其全部外匯儲備中仍然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低於2%。一些歐洲國家央行所持的黃金佔其外匯儲備的50%至60%,但巴黎銀行&&,中國不太可能將其黃金佔外匯儲備的比例提升至這一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為了對衝通脹和美元貶值的雙重風險,以及增加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不排除中國央行還會增持黃金。但增持的方式很多,比如與其他央行進行“美元-黃金”的資産互換等,這些方式都不會對市場價格造成太大的影響。
    而據《香港商報》報道,目前市場已開始猜測中國商業銀行在代替央行操盤購入黃金。文章稱,央行報表並未及時反映這筆投資,而數家國家商業銀行則在報表中披露投資了貴金屬。中國銀行的資産負債表顯示,去年底,其在貴金屬上的投資高達424.79億元人民幣;工商銀行的報表則顯示,其共持有28.19億元的貴金屬。

  相關稿件
IPO迫近 資金價格連續跳漲 2009-06-23
[金市•2009-06-21]金價回落 中長線看好 2009-06-22
[金市•2009-06-14]金價回調整固 2009-06-15
[金市•2009-06-07]金價高位蓄勢上漲明顯 2009-06-08
超級頭肩底支撐金價新高可期 200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