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4-29 本報駐紐約記者:楊蕾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英語裏形容粗魯、笨拙之人是“闖進瓷器店的公牛”,不過本週一闖進市場“搗亂”的不是公牛,而是豬。 惠而浦、韋裏孫盈沒盈利?好不容易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達成協定的克萊斯勒同菲亞特的談判進展如何?通用汽車債轉股有戲沒戲?這些都先放在一邊。所有的眼睛,都緊盯着電視上滿城晃動的口罩和欄圈裏懵懂的豬群,因為,豬流感來了! 市場的神經最為敏感,周一甫一開盤,國際油價就一路向下,從每桶51.55美元大跌近7%至48.01美元。而在股市裏,數個直接相關的板塊漲跌立見,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儘管已經有專家出來澄清,告訴人們得豬流感與吃豬肉沒多大關係,全球最大豬肉製品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股價還是大跌了12.4%,而且連帶着泰森等其他食品企業的股價下挫。 與旅行相關的行業受打擊更大。歐盟衞生官員警告歐洲居民“除非特別緊急,否則應避免去墨西哥或美國”,不少國家和地區都開始在機場、邊境設置體溫檢測裝置,同時發布旅游警報,建議居民盡量減少出行。 去年以來接連遭遇了高油價、經濟衰退打擊的航空公司被迫無償為旅客辦理退票、改簽手續,不少飛往墨西哥的航班直接取消,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的股價分別下跌16.38%和17.36%。另外,嘉年華、皇家加勒比等郵輪公司、喜達屋等連鎖酒店當天的跌幅也都在10%以上。 不過,由於可以預見的抗病毒藥物即將熱銷,醫療健康板塊成了當天為數不多的亮點。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決定增加達菲和樂感清等抗流感藥物的儲備。 對投資者來説,豬流感來了,除了要勤洗手防感染,也意味着機會的出現。摩根大通首席美股戰略分析師托馬斯 李&&,被豬流感重創的股票對於投資者來説也許是絕好的交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