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商葛伯科瓦&&:歐美市場回升緩慢
2009-04-23 本報記者:王攀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兩位外國客商經過一家中國企業的電視展示區。本報記者:壯錦 攝
50歲的歐洲電器經銷商葛伯 科瓦面臨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挑戰: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他的銷售業績有可能從去年巔峰時期的800萬歐元直線下降到今年的400萬歐元。
“最令人擔心的,是歐洲市場似乎還沒有見到底。”這位在中國已經採購了13年取暖器和供暖設備的斯洛文尼亞商人説,“因此市場正在尋求越來越低價的産品,這一趨勢反過來又會持續壓縮生産和經銷商的利潤,並拖累消費能力進一步下行。這在供暖行業已經非常明顯了。”
在第105屆廣交會上,截至4月19日一期結束,人們普遍感到歐、美採購商的到會情況並不樂觀。
一些中國企業反映説,發達國家的採購商可能會比去年來得更少,意味着下半年對這些市場的出口不太可能有明顯的回升。
統計顯示,截至4月18日,海外採購商到會78926人,其中歐洲10262人,美國3147人,比上屆同期略有減少。
葛伯 科瓦説,這是很正常的。在歐洲11個國家有業務的這位電器商人説,這是因為歐洲市場的衰退起自去年第三季度,現在“進入了持續的衰退期”,一些小規模的經銷商已經陷入了困境,甚或破産。
“我想這對很多行業來説會是一個漫長的復蘇歷程,因為人們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會比較穩定,但對幾乎所有牽涉到房地産和汽車製造的行業來説,未來兩、三個季度的需求都是繼續下滑的。”葛伯 科瓦説。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有關人士在本家交易會上也分析説,機電産品出口有回暖跡象,但整體外貿形勢依然嚴峻,預計4月份外貿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不大,但要恢復先前的購買需求至少要在2到3年之後。
葛伯 科瓦已經在中國“呆”了13年了——在1996年時,作為一家美國建築工程企業外派到中國的工程師,他開始接觸中國市場,並從此“迷”上了她。“當我結束聘用之後,在一些中國朋友的勸説下,我決定自己從事外貿行業。最開始的時候很難,但事實證明中國産品最終是贏家。我的業務逐漸擴大到了去年的800萬歐元。”他説。
現在,為了靠近産地,葛伯 科瓦每年有很長時間居住在福建省漳州市。這樣做有利於尋找生産廠商並及時組織生産,減少貿易代理類企業的中間環節,也有利於尋覓更加適合的價格。
“金融危機讓去年的生産和銷售熱潮戛然而止,特別是非日用消費品的産品需求,可以説是急速萎縮。根據訂單情況看,預計我今年的銷售額大概會降低到400萬歐元。其中很多高端産品還將被迫退出市場,低端産品的比重將上升15個百分點左右,佔到7成以上。”葛伯 科瓦説。
他説,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價格又重新成為歐洲市場最重要的競爭手段之一。用較為廉價的替代品取代産品中較為昂貴的原材料、簡化設計削減産品附加功能、提供較小功率種類的産品等都是歐洲採購商可以接受的做法。
“另一個值得考慮的因素是人民幣和歐元的匯率問題。去年以來幾乎所有從事中歐貿易的人都損失慘重,今年由於歐洲金融形勢不佳,有可能再度出現匯率大幅波動。中國企業必須注意這一點。”葛伯 科瓦説。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