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購物有據可循 72年前購物單支招現代人
    2009-02-11    作者:王禮陳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發

  英國一名90多歲的老婦人不久前公布了一份1937年的購物清單,這份清單顯示了她母親如何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一天僅僅花去一英鎊養活家裏的九個孩子。
  如今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人們或許可以從這份清單裏收穫些心得。

便  宜

  這位名叫安妮裏德的老婦人和丈夫一起住在德文郡因斯托。她一次在家中打掃衞生時從母親埃米莉邦威克的一套筆記本裏發現了這份72年前的購物清單。
  清單上標注的日期是1937年8月15日。清單共包含27樣商品,包括鹹牛肉、火腿、牛奶、蛋糊粉、奶酪、茶葉、麵粉、水果、餅乾、雞蛋、糖、鹽、西紅柿、大米等食物。
  清單還列出了其他家庭用品,比如“林索”牌洗衣皂、“藍色多利”牌漂白劑等,這些物品如今已退出歷史舞&。蠟燭也包括在清單裏,當時人們家裏沒有電,煤氣也不是所有家庭都用得起。
  在那個年代,1英鎊折合240便士。這張清單上的商品共計241.5便士,今天同樣商品大概價值41.88英鎊(約合62.8美元)。

滿  足

  當時埃米莉一家住在薩裏郡。由於家裏有11口人,身為家庭主婦的她必須仔細列出每一樣要購買的物品和相應價格,不浪費一分錢。  裏德回憶説,儘管當時經濟非常困難,但是由於母親購物時精打細算,家裏從來沒有人挨餓。英國《每日郵報》援引她的話説:“我們家吃飯時總是擺滿一桌子菜,我們都吃得很飽。”
  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埃米莉的購物清單上很少出現價格相對高些的加工食品。
  裏德説,當時一些周圍的好心人也會幫助他們一家,給他們帶去兔子。家裏還有一個大的舊壇子,用來腌豬肉。
  儘管生活艱苦,生活中依然有很多樂趣。裏德説:“星期天我們等着聽賣松餅的男人按門鈴,他頭上會頂着個盤子。”

勤  勞

  裏德説,母親從來沒有停止勞動,她每天早上5時30分第一個起床,晚上又是最後一個去睡覺。
  “早上她點起火爐開始煮東西,當我們起床時早飯已經準備好了,”她説,“中午我們回家吃飯時總是看到火爐上支着個大黑鍋在煮東西。”
  “在那個年代準備一頓飯需要做很多工作,你恐怕難以想像。”裏德説,母親還自己種蔬菜、用接骨木花和蒲公英釀酒。
  英國當時正在經歷嚴重的經濟衰退。這場經濟衰退自1929年從美國開始之後波及到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影響範圍很廣。

  相關稿件
金融危機喚醒都市白領“新節儉主義” 2009-01-21
節儉漸成美國新時尚 2009-01-12
網友熱衷“百元周” 新節儉主義風行 2008-11-19
[金融危機改變生活]富人心發慌 節儉過日子 2008-11-05
奧組委及北京市官員解讀“節儉辦奧運” 200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