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禍及慈善業就業
    2008-12-15    作者:楊舒怡    來源:經濟參考報

  英國金融業遭遇“寒冬”,不少失業的金融人才希望在慈善機構尋覓職位。但慈善業自身難逃金融危機衝擊,職位數目大幅度減少,難以接納求職者。

求職申請大增

  路透社3日報道,全球已有大約18萬金融人才失業。其中一部分人改行當起數學等理工科教師,另外一部分人則把目光投向慈善機構一些無償崗位,希望能為今後求職積累“資本”。
  慈善團體“救助兒童會”女發言人羅茜香農説:“失業者到我們的(慈善)商店要求提供志願服務。總部辦公室也遇到這種情況。”
  慈善機構“海外自願服務隊”遇到類似情況。這家機構9月至11月中旬共收到2572份求職申請,去年同期收到1233份求職申請。
  海外自願服務隊女發言人凱瑟琳雷納説:“越來越多具有金融背景的人對我們的職位感興趣,但我們無法接受這麼多申請。事實上,我們能提供給金融人才的職位非常有限。”按照她的説法,慈善機構必須“選擇最適合這份工作的”應聘者。

慈善職位減少

  由於不少企業和個人“錢袋”變瘦,英國慈善業所獲捐助減少,一些經營項目受到市場衝擊。另外,不少慈善機構投資證券市場,在這一領域損失慘重。
  “在經濟術語中,慈善捐助是個奢侈品。我預期慈善業今後經歷相對困難時期,”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經濟心理學專家斯蒂芬利亞説。
  民間團體“慈善援助基金會”和“志願領域負責人聯合會”一項聯合調查顯示,英國將近1/3慈善機構去年9月至今年9月期間削減職位,超過50%慈善機構限制員工加薪。
  着眼於腦性麻痹問題的慈善機構“斯科普”10月説,過去1年在股市損失80萬英鎊(約合119萬美元),為此計劃減少5個高級管理職位。
  救助兒童會負責人賈絲明惠特佈雷德告訴路透社記者:“富時指數每下跌100點,救助兒童會就從相關投資中損失17.5萬英鎊(26.1萬美元)。”
  慈善機構“樂施會”有意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將國內職位減少5%至7%,即35個至45個職位。

衝擊程度各異

  儘管慈善業普遍受到衝擊,但影響程度存在差別。
  諮詢機構“企業管理中心”一項調查顯示,着眼於兒童問題的慈善機構受衝擊程度最輕,其次是着眼於國際緊急援助和醫療研究的慈善機構。
  “當人們變窮時,有些支出是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保留的,其中一項就是用於兒童的支出,”利亞説。
  企業管理中心這項調查還表明,着眼於藝術文化領域的慈善機構可能在金融危機下損失最大。

  相關稿件
金融危機下的年底,你還敢花錢嗎? 2008-12-15
國際金融危機加劇 我國出口壞賬“水漲船高” 2008-12-15
金融危機下,六千億元溫州民資何去何從[圖] 2008-12-15
金融危機下的年底中國老百姓還敢花錢嗎? 2008-12-12
全球金融危機映襯聖誕節兩張面孔 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