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11-25 本報記者:劉洪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回看從9月份開始全面惡化的金融危機,雷曼兄弟的破産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素。美國財長保爾森因擔心外界壓力,或者是低估了形勢發展,寧可雷曼破産而不願出手相救,導致市場信心崩潰,企業人人自危,金融危機也就一發而不可收拾。 隨着金融危機全面侵蝕實體經濟,本已在苦苦掙扎的美國汽車業更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底特律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是否會是下一個雷曼兄弟?這已是擺在美國政府面前必須解決的難題。 “三巨頭”的最後希望,就是美國政府伸出援手。他們的最大底牌,也就是如果“三巨頭”有一家破産,其影響都可能是災難性的。美國汽車及相關産業共有雇傭工人約400萬人,在當前就業壓倒一切的情況下,大量失業對美國政府來説,將是難以承受之重。更重要的,曾是美國製造工業象徵的汽車産業若破産,將造成市場信心的進一步崩潰,使美國經濟和社會陷入全面的危機。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 按照“三巨頭”的要求,要將它們帶出苦海,美國政府除了提供250億美元的節能技術改造基金外,還必須從7000億美元救市基金中再撥付250億美元的援助。對此要求,民主黨持開放態度,但布什政府則予以強烈反對。白宮發言人佩裏諾&&,再撥250億美元既沒必要,也不合理。美國財長保爾森則&&,7000億美元計劃旨在救助金融企業,不能隨便改變用途。 對共和黨來説,“三巨頭”完全是咎由自取,因為美國汽車業的問題早已持續多年,金融危機不過是讓其面臨垮&的最後外力。現在的“三巨頭”實際已成無底洞,即使撥出500億美元,以現在的狀況,也只能讓底特律多維持幾個月。共和黨參議員鮑勃 科克就毫不留情地説,“通用汽車正在螺旋式下滑”,“克萊斯勒幾乎心臟都停止跳動”,在整個美國汽車業事實上已破産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一兩家汽車商退出歷史舞&。 共和黨的無情,也讓“三巨頭”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在上周面對議員的冷嘲熱諷,昔日高高在上的“三巨頭”老闆極盡謙恭之能事。許多美國媒體都用了“Beg(哀求)”一詞。民主黨參議員克裏斯托夫 托德則挖苦他們是“Hat
in
hand(畢恭畢敬)”。《華爾街日報》解讀説,如此低姿態,顯現的是“三巨頭”所面臨困難的嚴重程度和其政治實力的下降。 在美國經濟風雨飄搖之際,美國政府能承受得起“三巨頭”破産帶來的衝擊嗎?或許,雷曼兄弟的悲劇已成為“三巨頭”存活的最好保護傘——即將卸任的布什政府可以棄之不顧,但至少為了減少陣痛,接掌白宮的奧巴馬也不敢坐視不管。 但即使“三巨頭”能熬過2008年,它們還能重現昔日輝煌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美國汽車業要能再次騰飛,就必須實行全面的改革,開發新節能産品,降低高昂成本開支,建立更可持續的公司運轉體制,進行真正的“鳳凰涅槃”。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人們還無法看到這種希望。或許,這也是許多美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以及布什政府寧可袖手旁觀的原因。(本報記者劉洪11月24日發自華盛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