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8-08 本報綜合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6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連續第五個交易日下跌,市場主力12月合約自6月27日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以來累計跌幅超過1/3。大豆期價則連續第四個交易日重挫,作為市場主力的11月合約盤中一度跌停,終盤下跌47美分,報收於每蒲式耳12.22美元,跌幅為3.7%。 導致玉米大豆期貨價格連日下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近期天氣狀況良好有利於美國農作物生長,今年美國大豆、玉米單産將高於美國農業部的預估,其總産量有望恢復至正常水平;二是中國方面公布糧食增産預測數據,玉米、大豆均呈平穩上升態勢;三是原油價格繼續回落和美元匯率反彈等外圍因素也在打壓期價。 美國《農業期貨》雜誌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近期天氣狀況良好,今年美國大豆、玉米單産將高於美國農業部的預估,總産量有望恢復至正常水平。 《農業期貨》雜誌7月25日至8月5日對701名玉米、大豆種植者進行了電子郵件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並結合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和農業數據,該雜誌認為美國玉米單産將達到每英畝154蒲式耳,大豆單産將達每英畝42.5蒲式耳,對應的總産量則分別為120.6億蒲式耳和30.4億蒲式耳。 8月12日,美國農業部將公布新的農作物産量預估報告,市場普遍認為該報告將會較大幅度上調玉米、大豆的單産及總産預期。 此外,美國農業部4日公布的農作物生長進度報告顯示,自6月15日以來,美國玉米生長優良率已由57%大幅提高至66%,大豆優良率則由56%提高至63%,均較大幅度高於往年同期水平。生長狀況的持續改善成為近期玉米、大豆期貨暴跌的重要原因。 來自中國和印度的消息也促使玉米、大豆期貨價格繼續下挫。據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8月6日預測,中國2008年玉米産量將達到1.56億噸,較上年增長417萬噸,增幅為2.74%。此間分析師認為,由於中國是玉米凈出口國,中國玉米增産將影響全球供求格局。這也成為當天芝加哥玉米期貨下跌的最新利空因素。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當天發布預測報告,預計2008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為965萬公頃,較上年增加10.92%;大豆産量為1750萬噸,較上年增長36.72%,這一數字較7月份預測有明顯上升。由於中國是美國大豆的主要出口地之一,中國大豆産量增加對芝加哥大豆期貨形成明顯打壓。 另據報道,原本乾旱的印度大豆産區普降喜雨,有利於保證大豆收成,這也抑制了芝加哥大豆期貨的升勢。
去年夏季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股票市場低迷不振,華爾街的各類資金轉戰期貨市場,包括玉米在內的許多大宗商品價格不斷創出新高,正是此前的飆升行情為目前的暴跌埋下了伏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