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8-07-28 記者:王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訊
由劍橋大學製造學院撰寫、全球管理諮詢、技術諮詢和外包服務供應商凱捷參與的《新興跨國企業:飛速變化的全球製造業》研究報告近日出爐。 報告強調,來自“金磚四國”(BRICs,即巴西、俄國、印度和中國)製造業的新興跨國企業越來越傾向通過並購實現業務增長,而且將一些知名西方公司作為目標,從而給西方傳統的經濟模式帶來了挑戰。 報告在對“金磚四國”等主要新興市場製造業增長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後指出,新興經濟體的全球化過程推動國內企業成長,使其成為新興跨國企業,進而挑戰西方傳統經濟模式。這些新興跨國企業的擴張手段包括:進行國際創建投資(綠地投資)、建立合資企業以及並購等,而後一種方式則越來越具有普遍性。“金磚四國”的企業往往通過一些不受西方企業關注的低價産品和服務進入西方市場,而這些産品和服務正是進入高利潤領域的橋梁。 在提到中國製造業時,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製造産品供應國。儘管人們寫了很多東西介紹國外企業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實際上,中國國內一些製造企業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它們已經開始投資海外市場。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顯著增加,同時政府的‘走出去’戰略也促進了國內企業的海外發展。” 劍橋學者在進行這項研究時稱,他們充分考慮到了與對外直接投資相關的各國不同的歷史、政治和經濟等因素。研究發現,儘管“金磚四國”具有完全不同的經濟背景,而且不同國情也鑄就了各自不同的發展特性,但四國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都顯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驚人的發展速度,這些都清楚地體現在其新興跨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 凱捷全球汽車製造部門負責人尼克 吉爾&&:“近年來,全球經濟持續迅猛發展,很大一部分是由新興經濟體所推動。此份報告顯示,目前這種趨勢對西方跨國企業來説是一種挑戰。新興跨國企業最初是在一種得到庇護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面對這些企業的激烈競爭,西方跨國企業需要了解這些新興企業的國際化策略,因為它們當中的大部分也許將變成明天的跨國公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