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亞洲目前發生金融危機外部條件不充足
    2008-06-18    記者:劉振冬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本報訊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17日發布的報告&&,亞洲目前新興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的外部條件尚不充足,也很難立即發生“傳染性金融風暴”,但如果美元確立走強的趨勢,發生這一危機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
  這份名為“越南的未來以及未來的‘越南’”的報告對越南金融動蕩做了分析,並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了預測。
  報告稱,東南亞各國吸取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較好地維護了自身的國際收支安全。各國均控制了短期外債的規模,短期外債佔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也僅達到金融危機時一半的水平;有貿易赤字的國家,其外匯儲備均能覆蓋12個月以上的貿易赤字,高於金融危機時5個月左右的水平。
  報告同時認為,如果此次亞洲多個國家發生危機,也與1997年金融危機的成因不同。1997年金融危機主要是外債餘額過高,金融機構的資産與負債的貨幣和期限不匹配造成的,而此次若發生危機,可能是國際資本通過諸多非債務項目流入後,在高通脹引發宏觀經濟惡化後,資本大規模流出引發的。
  在具體分析10個國家情況後,報告&&,就外債指標來看,韓國、菲律賓、印尼較高,但均沒有出現亞洲金融危機時短期外債佔全部外匯儲備比重超過100%的現象。其中菲律賓外債佔GDP比重34%,短期外債佔外匯儲備的比率為24%,且外貿持續赤字,12個月月均貿易赤字達到6億美元的水平。但是,受國際糧食及原油價格猛漲的影響,2008年以來通脹水平快速增長,5月已經高達9.6%,並且在高額貿易赤字下,菲律賓12個月月均外匯儲備同比增幅仍高達45%,而2007年外國直接投資(FDI)同比增長僅有30%,整個2007年非貿易來源的外匯儲備增長佔整個外匯儲備增長的150%,這一跡象表明熱錢在2007年可能就大量涌入菲律賓,一旦外資轉向,外債佔比超過越南的菲律賓可能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菲律賓比索的貶值壓力正在不斷積聚。
  對於韓國的經濟走勢,報告認為,韓國政府收支還處於盈餘狀態,且通脹僅有3.3%,並沒有構成金融動蕩從而引發資金大規模轉移的條件,自身爆發危機的可能性較低,但是一旦周圍經濟體爆發危機,由於韓國相對外債規模來説較少的外匯儲備將使得韓國受到傳染的可能性較高。
  報告稱,從所比較的各指標來看,泰國、中國、馬來西亞目前最不易受到金融衝擊的威脅。中國的外債指標在所比較10個國家中最為安全,外債餘額與GDP之比僅為11%,而短期外債規模僅佔外匯儲備的14.4%,但中國的隱患在於通脹水平較高,12個月月均CPI已經達到6.6%,宏觀經濟存在不穩定性。不過,由於中國外匯儲備絕對規模龐大,對美國市場有決定性影響,相信中國出現國際收支危機的可能性非常低。
  相關稿件
冷靜面對越南“金融危機” 2008-06-17
中國應以越南金融危機為鏡 2008-06-13
中金報告:越南金融動蕩觸發大規模金融危機可能性較低 2008-06-12
我國不會受越南金融危機衝擊 2008-06-11
越南金融危機的四大教訓 200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