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兼和津次:中國經濟對日本經濟影響漸增
訪日本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中兼和津次
    2008-05-12    本報駐東京記者:劉浩遠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由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和日本的經濟貿易關係日益密切,中國經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也日益增大。”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中國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兼和津次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説。
  中兼和津次説,過去二三十年,隨着日本對中國投資和生産轉移的不斷擴大,日中兩國之間的貿易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目前,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主要以機電産品和服裝類産品為主,佔進口總量的50%左右。在生産方面也呈現了垂直分工、水平分工並舉的局面,雙方在機電産品方面的競爭關係趨強。以松下電器産業為例,過去松下公司在中國生産的産品至少比在日本國內落後10年,而現在基本處於同步。
  中兼和津次指出,近幾年日本經濟以2%左右的增幅緩慢增長,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大多數人預測日本經濟將在2008財年有所下滑。但是,這不會對日中貿易,特別是中國對日出口産生多大的影響。由於日中經貿關係&&緊密、結構合理,即使日本國內經濟減速,對中國産品的進口也很難産生太大影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更小。反之則不然,由於中國經濟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日益增大,中國經濟能否保持高速增長,將對日本經濟增長産生很大影響。以電腦為例,目前除少數高級電腦為日本國産外,其餘80%的電腦産品都從中國進口。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也是如此,售價1萬日元的中國産電動自行車物美價廉,很受當地消費者歡迎。
  關於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中兼和津次認為,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低速增長的過程中,“金磚四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髮揮了火車頭的作用,而中國作為投資地和貿易對象國則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中兼和津次指出,以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對貿易的依存度不像日本那樣高,所以不受發達國家經濟走向的左右。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提高,這種狀況如果持續下去,中國經濟增長必將受到世界經濟整體狀況的影響。因此,他建議中國應轉變增長方式,不僅僅是增加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投資,更主要的是採取措施刺激國內消費。
  中兼和津次指出,中國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應該以投資建設高速鐵路和環保節能項目為主;在擴大消費方面,應採取諸如修改所得稅制、增收遺産稅等政策措施縮小收入差距,特別是提高農村的消費水平。 
  中兼和津次還建議,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還應加大力度解決環境問題,國家和企業要舍得花錢引進先進技術。他説,日本雖然減少了對華援助,但在環境方面的援助還將繼續。
  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中日雙邊貿易總額為23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8%。當年,中國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相關稿件
中日韓3國和東盟10國將共同抵禦金融風險 2008-05-06
中日老字號打造寬牌醋 2008-04-25
王致和控股的中日合資企業成立 2008-04-18
第二次中日財長對話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 2008-03-24
中日合作打造昆劇《牡丹亭》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