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全球谷物增産將緩解糧價上漲壓力
    2008-04-21    本報駐羅馬記者:楊愛國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由于受到石油價格上揚和全球稻米庫存減少等因素影響,未來全球糧食市場變化存在更多不確定性。總體看,糧價趨緊,但不會出現暴漲,而是呈現逐步上升趨勢。

  聯合國糧農組織高級經濟學家方成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説,全球糧食漲價是氣候、市場供求關係、石油價格、生物能源使用等多種因素促成的。他認為,隨著本年度全球谷物産量的增加,目前緊張的糧食供應形勢在一定程度上將得到緩解。
  方成介紹,根據糧農組織大米價格總指數,自今年1月份以來,國際大米價格上漲約20%。今年3月份,高品質泰國大米的報價為每噸546美元,比2月份增加了1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8%。
  方成説,目前全球糧食漲價涉及的農産品不僅是大米,還有小麥和玉米等其他作物,大米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促成的,包括氣候不正常、農作物之間種植面積競爭和短期生産方面的因素。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澳大利亞小麥減産,主要就是幹旱引起的。
  糧食價格上漲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需求增加造成的。隨著石油價格上漲,生物能源需求增多。尤其是糧食出口大國美國將更多的玉米用于生物能源。另外,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較快、生活水準提高,帶動了每人平均糧食和農産品的消費增多。
  方成説,總體看,在米價上揚的情況下,進口國將面臨更多支出。他預測今年全球低收入缺糧國進口糧食的費用會連續第二年大幅增加,非洲等地區不發達國家進口糧食的開支將比上年增加五成以上。大米漲價雖然為稻米出口國的生産者帶來益處,但對其國內大米消費者來説,也需要花更多錢去買米。
  方成談到,由于受到石油價格上揚和全球稻米庫存減少等因素影響,未來全球糧食市場變化存在更多不確定性。總體看,糧價趨緊,但不會出現暴漲,而是呈現逐步上升趨勢。
  方成指出,根據糧農組織的報告,在天氣條件正常的情況下,今年世界谷物産量將增長2.6%,達到創紀錄的21.64億噸,其中稻米産量預計將增加1200萬噸。産量的增加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緊張。但由于全球糧食消費和使用量增長幅度也很大,2008年全球谷物庫存量將落至25年來最低水準。由于糧價上漲由多種因素促成,要使價格短期內回到過去水準不現實。
  方成認為,目前糧價上漲通過各種價格傳導機制,已對全球經濟産生負面影響,帶動整體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壓力上升,甚至影響部分國家社會穩定。目前糧農組織正在實施援助項目,向不發達國家提供化肥、種子和其他資金援助,從生産和供應方面穩定糧價。
  他特別提到,中國保證糧價穩定對全球控制糧價起到很大作用。中國這幾年的農業發展政策,如取消農業稅,增加農民生産補貼等都促進了農業生産。

  相關稿件
高糧價:國際社會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2008-04-16
世界糧價飛漲 中國如何應對 2008-04-16
緩解高糧價需要打擊市場投機 2008-04-16
國際糧價暴漲 馬鈴薯或擔起解決吃飯問題重任 2008-04-16
高糧價:國際社會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200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