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次貸危機所累,2007年最後3個月美國經濟增長明顯減速,最近,美國經濟再次傳出走勢不利的壞消息。一系列經濟數據顯示,在房價不振、消費者信心低落之時,美國通貨膨脹勢頭絲毫不減、物價持續上漲。 在過去,依靠借貸,不少美國人提前享受房子、車子和眾多奢侈品。然而次貸危機和經濟增長放緩逼迫美國銀行收緊“錢袋”,超前消費者難免從“闊佬”淪為“債奴”。習慣大手大腳花錢的美國人終於開始反省,花錢也逐漸量入為出了。
經濟衰退和信貸危機使不少美國成年人失業、租不起房子,只好回家與父母同住,這群“啃老”族中不乏四五十歲的中年人。 對於兒女“回巢”,不少父母也很歡迎,心甘情願地每月為兒女支付上千美元生活費。然而,經濟學家分析,持續給兒女提供幫助會危害父母的金融自由。
回家“啃老”
據美聯社報道,現年27歲的安娜 馬喬裏曾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從事廣告員工作,她3年前失業,後搬入父母位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家中與父母同住。3年來,她找過工作,但一直沒有結果,現在聖菲學院讀經濟學本科。 美國退休人員諮詢組織AARP近期實施的一份調查顯示,對於那些年齡在28歲至39歲之間的美國人而言,1/4都需要父母、朋友資助。 實際上,在當今美國,尤其是在就業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20多歲的人“啃老”已不足為奇。然而,在經濟下滑和信貸危機影響下,許多中年人也加入到“啃老”族行列中。 加利福尼亞州羅斯維爾的理財規劃師金 福斯 埃裏克森説,最近6個月中,大批中年人,甚至年過半百者,紛紛回家“啃老”,這種現象以往從未出現過。 以52歲的喬 安 鮑爾為例,她5年前離婚。離婚1年後,她又遭遇失業,此後又幹了幾份薪水不高的工作,最終宣布破産,從威斯康星州克勒的家中搬出。 去年12月,在父母邀請下,鮑爾遷入了父母位於伊登的家。她説:“我又住進那間伴隨我長大的臥室。”
甘心 無奈
子女陷入經濟困境,父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多數父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以鮑爾為例,八旬老母雪莉 史密斯毫不猶豫地決定,讓女兒回家住,夫婦倆沒向鮑爾要房租,也沒讓女兒在購買食品上開銷太大。 史密斯説,家裏多一個人吃飯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太大經濟壓力。“我有3個兒女,他們中任何一個願意,都可以回家住”。 27歲的馬喬裏的父親是退休原子物理學家,母親是諮詢專家,今春就要退休。馬喬裏估計,父母每月為她支付約1000美元的生活費,包括車費、汽車和醫療保險、學費和其他開銷。 其實,回家與父母同住也是“啃老”族的無奈之選。鮑爾本想獨立,但如果沒有父母資助,她“很可能會自己租房,銀行存款也會少得可憐”。 鮑爾説,自己與父母相處得不錯,但“啃老”的事實卻傷她自尊。 她説:“曾有人對我説,‘天哪,我説什麼也不會回家與父母住’,但人總要能伸能屈,這樣才能走下去”。 同為“啃老”族的馬喬裏也在找工作,以貼補父母開支,“我終於醒悟到,必須走出家門,找份工作,哪怕是零工”。
隱患多多
經濟學家分析,大批成年子女回家“啃老”存在諸多隱患。 不少理財規劃師説,近期接到許多父母打來的電話,諮詢如何處理與子女同住一事,這些子女大多經歷了離婚或下崗。理財規劃師埃裏克森説:“‘回巢’的子女中不僅有大學應屆畢業生,還有四五十歲的人。” 俄亥俄州理財規劃師、美國“理財規劃協會”成員卡琳 馬洛尼 斯蒂夫勒説:“父母總是貼補孩子,再這樣下去,勢將危害父母的金融自由。”斯蒂夫勒還説,許多善意的父母為資助孩子,不得不延遲退休時間,還放棄了一些晚年夢想。 斯蒂夫勒説,父母總為不幫孩子而自責,但父母一定要合理使用自己的存款,一些客戶每次給孩子5萬美元,而孩子卻出手闊綽。“我們的文化提倡對孩子説‘不’,如今的孩子要的卻越來越多”。 斯蒂夫勒説:“我為家長劃出一條底線,你可以幫助孩子擺脫困境,但一旦超出這條底線,你自己的財産就開始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