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五大風險考驗全球經濟
    2008-04-11    本報記者:金旼旼 杜靜 鄭啟航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稱,短期內全球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美國經濟今年將出現輕度衰退,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率將普遍低於潛在增長率,但新興經濟體仍能保持較快增長。總體來看,目前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五大風險。

次貸:危機深化並擴散

  IMF認為,世界經濟最大風險仍在金融市場,源於美國次貸危機的全球金融動蕩將造成近萬億美元損失。
  目前危機正從次貸領域向優質房貸、消費信貸、公司信貸等領域蔓延,並演變成全面的信貸緊縮,拖累宏觀經濟。這反映了銀行脆弱的資産狀況和資本基礎,以及金融創新監管滯後等深層次問題,並意味着危機的影響可能更廣、更深、更持久。
  雖然摩根士丹利、瑞銀等機構近期作出了次貸危機即將見底的判斷,但IMF認為,目前金融市場依然面臨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次貸危機有從美國向其他國家擴散的可能。IMF認為,房價偏高、企業和個人資産狀況偏緊的發達國家,以及依賴外資拉動國內投資的新興經濟體將面臨較高風險。

衰退:美國衰退的影響

  IMF預計,今年美國將陷入輕度衰退,經濟增長率預計為0.5%。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本月初也承認確有衰退風險。伯南克預計,隨着貨幣和財政政策開始發揮作用,美國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恢復增長。
  但經濟衰退導致美國內需下降將使全球貿易出現萎縮,日本、歐盟和一些亞洲經濟體的出口將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美國為應對危機不斷降息,將導致全球宏觀調控政策衝突。
  美國衰退與次貸危機相結合還加劇了全球風險偏好情緒,大宗商品市場熱錢涌動,投資組合變動和資金無序流動增加,使得全球通脹和金融形勢面臨更大考驗。

通脹:全球性通脹加劇

  IMF稱,食品和能源價格持續堅挺造成全球總體通貨膨脹加劇趨勢。發達國家在經濟減速情況下核心通脹率仍然升高,新興經濟體通脹壓力則更為明顯。
  對美國來説,美聯儲不斷降息增加流動性、美元貶值、能源食品價格高企將導致美國未來通脹壓力驟升。
  對歐洲和新興經濟體而言,通脹是目前經濟的最大威脅。法國經濟學家勒穆瓦納認為,新興經濟體融入世界帶來的低通脹時代已經結束,産業轉移帶來的通脹抵消因素已經消失。對此西方必須調整相應政策,而新興經濟體也面臨結構轉型考驗。

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激化

  美國正值大選年併發生經濟減速,歐盟貿易赤字持續擴大,加上産業轉移等因素,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升溫,貿易衝突可能性增加,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難以推進。從歷史經驗來看,每當全球經濟出現問題,貿易保護主義總會抬頭。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拉米也承認,全球經濟減速將不利於多哈回合談判。

脫鉤:錯誤的安全感

  “脫鉤理論”認為,新興經濟體有望不受發達國家經濟減速影響。這給新興經濟體錯誤的安全感,事實上,全球化已將世界各國更緊密地&&到一起。
  隨着美國經濟增長放緩,IMF預計,今年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將由去年的9.7%降至8.2%。IMF認為:“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表現依賴發達國家商業周期的程度降低了,但外溢效應並未完全消失。”
  世界銀行也認為,新興經濟體的確已構成發達國家增長放緩的一股抗衡力量,但新興經濟體仍難以完全與發達國家脫鉤。事實證明,美歐金融風險外溢和經濟減速,已成為新興經濟體增長前景的主要不確定因素。

相關鏈結

美國不認同IMF對美經濟的預測

  本報華盛頓電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戴維麥考密克9日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當天對美國經濟的預測“過於悲觀”,布什政府不認同這一看法。
  麥考密克當天對媒體講話時説,儘管美國經濟及世界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布什政府對全球經濟和美國經濟的恢復能力抱有信心,他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過於悲觀了。
  他説,全球經濟過去4年裏增長非常強勁,年均增長率達到近5%。由於金融市場問題以及其他領域正在進行的調整,經濟增速出現某種程度的減緩不可避免,但經濟前景並不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描繪的那麼糟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當天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美國經濟將在今年陷入輕度衰退,全年增長率只有0.5%;明年恢復也非常緩慢,全年增長率只有0.6%,均大大低於去年的2.2%。

  相關稿件
高盛:今年房地産價格或岌岌可危 2008-03-28
高盛:全球次貸損失將超萬億美元 2008-03-27
雷曼高盛公布財報 雙雙好於預期 2008-03-19
*ST春蘭澄清重組傳聞 否認高盛介入重組 2008-03-19
高盛研究報告:美聯儲可能再次緊急降息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