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旁敲側擊”多種措施給高通脹降溫
    2008-03-24    本報駐巴西利亞記者:陳威華 趙焱    來源:經濟參考報
  受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上漲影響,2007年巴西食品價格漲幅較大,並帶動該國通貨膨脹率出現自2002年以來的首次上升。面對通脹壓力,巴西政府積極採取多種措施以消除通脹給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面對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所帶來的通脹壓力,巴西政府從非食品類産品和服務價格方面入手尋找解決措施,以減輕食品價格上漲壓力,遏制通貨膨脹的全面上升。
  去年,巴西政府鼓勵電力行業加強競爭,促使全國平均電價下降了6.16%,對遏制通脹上升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政府還限制汽油、固定電話費和公共服務等行業大幅提高價格。與此同時,巴西貨幣雷亞爾對美元大幅升值,使得進口産品價格下降,家用電器、家具和電腦等産品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此外,巴西企業每年都要根據權威部門發布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對員工工資進行調整,以保護勞動者利益。據巴西勞工組織17日公布的數字,去年巴西有超過70%的企業對員工工資的調整幅度超過物價上漲水準。
  去年以來,巴西政府兩次調整最低工資。去年年初,政府將最低工資由每月350雷亞爾(1美元約合1.7雷亞爾)調整到380雷亞爾。今年年初又將最低工資上調到415雷亞爾,累計上調幅度達到18.6%,遠遠高于同期通脹率。
  根據巴西“大眾數據”研究所的統計數字,去年巴西家庭月收入在1500至2500雷亞爾的中低收入群體數量大幅增長,佔全國總人口的37%,遠高于1998年的31%。
  相關稿件
巴西歐盟共同表示:看好多哈回合談判前景 2008-03-21
巴西:靈活燃料汽車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輛 2008-03-19
巴西靈活燃料汽車累計銷量突破500萬輛 2008-03-19
巴西和阿根廷雙邊貿易結算將逐漸棄用美元 2008-03-17
北京奧運會助巴西液晶電視熱銷 200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