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名都柏林市中心有個“博物館島”,薈萃了德國博物館的精華,並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施普雷河的支流如同兩條玉帶,在這裡打了一個結,拴住了酷愛藝術的人們的心。 “博物館島”位於歐洲著名林陰大道菩提樹下大街東端樂園廣場的北面,看似天然形成,實則“用心”修建,歷來被當成德國人經營和發展文化事業的範例,又因從1824年就開始興建,被稱為“啟蒙運動的産物”。1990年德國統一後,德國政府對島上所有博物館進行了修繕。 “博物館島”到處為蒼翠的植被覆蓋。島上有柏林老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博德博物館和佩加蒙博物館等,其收藏各具特色,建築形態各異,若想一一看個究竟,至少需要一週時間。 島上博物館歷史悠久。柏林老博物館藏有石器時代文物和古埃及文物,前身是普魯士王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博德博物館建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藏品約1700件,包括世界多國雕塑和繪畫作品。博德博物館建築為巴洛克風格,一個巨大而突出的圓頂凌駕於其宏偉的入口大廳之上,整體看上去宛如施普雷河上的一艘大船。 佩加蒙博物館則館中有“城”,世界罕見。該館分為文物收藏館、遠東博物館和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三大部分,藏有著名的古希臘佩加蒙神壇和高聳的古巴比倫城門,其錯落有致的展廳如同中世紀古堡。該館免費向參觀者提供多語種語音導游機,為游客提供了方便。 建於1695年、前身為武器庫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於1998年耗資5400萬歐元擴建。新館是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的力作,為三角形建築,乳白色石頭砌成的兩側山墻呈現出銳利的線條,另一側是玻璃與鋼結構圍成的圓弧。新館的螺旋狀玻璃樓梯最為特別,參觀者沿低緩的&階拾級而上,能透過玻璃從不同角度看到“博物館島”的全景。 柏林市中心分佈着170多座博物館,其中逾70%在二戰中被毀,館中藏品也流失了不少。戰後,各博物館修復及藏品整理工作一直在進行,持續至今。這些博物館多半依據照片和歷史資料修復,有的博物館還特意保留了墻體上炮彈的痕跡。在德國人看來,歷史的痕跡理應被保存並展示給後人。 除博物館林立外,柏林作為德國文化的最大展示窗口,還擁有3家歌劇院、約150家劇院、300多家畫廊、約130家電影院和約400家露天劇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