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與歐盟恐難如期達成《經濟夥伴協議》
    2007-10-09    本報駐內羅畢記者:劉穎    來源:經濟參考報

  歐盟與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國家之間的《經濟夥伴協議》談判迄今已進行了5年多。然而,眼下距談判最後期限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非洲國家卻遲遲不願與歐盟簽訂協議,談判已陷入僵局。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主席貿易談判特別顧問阿布拉斯韋德拉奧果日前&&,西非國家將無法如期與歐盟達成《經濟夥伴協議》,並希望將談判最後期限推遲兩年。就在大約一個星期以前,非洲最大經濟一體化組織東南非共同市場秘書長伊拉斯塔斯姆文查也&&,歐盟與東部和南部非洲國家的談判不可能在最後期限到來前結束。

本報資料照片

非洲本土産業或被扼殺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非洲國家遲遲不願與歐盟簽訂新的貿易協議,主要是因為它們擔心新協議將為歐盟更廉價和受到補貼的商品打開大門,從而扼殺非洲本土的工業和農業。
  歐盟2000年與非加太國家簽署了《科托努協定》,非加太國家可以享受免配額、免關稅的單邊貿易優惠待遇進入歐盟市場。然而,由於一些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對歐盟給予非加太國家特殊“照顧”心存不滿,並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世貿組織2001年裁定,歐盟與非加太國家應在2007年年底前取消單方面貿易優惠安排,並達成新的貿易協定。因此,歐盟2002年開始與非加太國家就《經濟夥伴協議》進行談判。
  據悉,如果在今年12月31日前不能達成《經濟夥伴協議》,非洲國家出口到歐盟的商品就將面臨5%到25%的關稅。而如果簽訂協議,非洲國家在享受出口貿易優惠的同時,其國內市場也必須向歐盟開放,國內産業的生存和發展將面臨威脅。

非洲國家內部意見不一

  目前,非洲國家內部對是否要與歐盟簽訂《經濟夥伴協議》也未能達成統一。
  毛裏求斯的魚類加工業擔心,如果非洲國家沒有與歐盟達成協定,毛裏求斯出口到歐盟的魚産品將失去競爭力,該國魚産品加工業將因此遭受打擊。肯尼亞作為歐盟市場最大的鮮切花供應國,其花農強烈要求政府與歐盟達成協定。
  但一些非洲國家的社會團體卻呼籲政府不要與歐盟簽署《經濟夥伴協議》。它們認為,簽署協議就意味着把非洲國家的未來抵押給歐洲,受到最大傷害的將是佔非洲人口比例最大的農民。加納一些分析家指出,《經濟夥伴協議》將大幅減少政府收入,並使歐盟市場的家禽進入非洲市場,損害加納本地家禽飼養者和農民的利益。

雙方應適當延長談判期限

  分析人士指出,非洲國家由於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目前實施《經濟夥伴協議》的條件還不成熟。如果按最後期限倉促結束談判,將對非洲國家造成災難性影響。
  因此,有觀察家指出,適當延長談判期限應是當前最合理最現實的選擇。

  相關稿件
中國民航願為非洲航空發展做出貢獻 2007-09-20
國際金融機構將合力助非洲脫貧 2007-09-18
非洲炒股:具有天生的樂觀精神 2007-09-18
政局日漸穩定 非洲人炒股也瘋狂 2007-09-18
[財經觀察]非洲國家:高油價的風險不容忽視 200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