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9-05 記者:尚軍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本報布魯塞爾電
歐盟貿易委員彼得 曼德爾森3日説,歐盟委員會日前對中國節能燈泡繼續徵收反傾銷稅的建議再次暴露出歐盟反傾銷政策的缺陷,歐盟有必要順應全球化的需要對其進行調整。 曼德爾森當天在荷蘭海牙出席一個全球化問題研討會時發言説,雖然採取徵收反傾銷稅等貿易懲罰措施經常是合理和正確的,但如果反傾銷措施限制了歐盟企業追求合理的經營戰略,或像在中國節能燈泡案中那樣公然不顧歐盟確定的節能政策和歐洲生産的現實,那麼也會事與願違。 曼德爾森認為,中國節能燈泡案再次暴露出歐盟反傾銷政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不足。他説,隨着越來越多的歐盟企業將生産“外包”到中國等勞動力相對便宜的第三國以保持競爭力,歐盟企業這個概念越來越難界定,歐盟應該反思如何採用反傾銷等貿易措施才符合歐盟企業和消費者利益,在不公平貿易行為和維持競爭力之間劃清界限。 基於這一現實,歐盟委員會去年12月發布綠皮書,徵求公眾意見,對包括反傾銷在內的貿易措施展開了10年來的首次大規模評估。曼德爾森説,徵求意見結果會在未來數周內對外公布,屆時歐盟委員會將重新審視反傾銷等貿易措施。 在講話中,曼德爾森還&&,歐盟需要一種積極的全球化態度。他説,正是因為中國,歐盟市場上的衣服現在比10年前還便宜1/3;正是因為全球化催生的新興市場,歐盟才得以保持每年8%的出口增長;正是因為融入全球化,歐盟才迎來了今天的經濟繁榮。 歐盟從2001年起對産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徵收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就在此項反傾銷措施於去年7月到期之時,歐盟又展開為期15個月的調查,調查期間原有的反傾銷措施依然適用。歐盟委員會上周建議,對産自中國的節能燈泡再徵收一年的反傾銷稅,到期後自動取消。這個提議遭到了歐盟進口商和環保人士的強烈批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