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本報訊
美國《商業周刊》近期刊文説,目前在美國,無論是在次級抵押貸款還是私募股權投資領域,原先那種普遍的“來錢容易”的心態已經消失。大多數資金經理認為,整體上看市場和經濟最終會安全渡過危機,但在動蕩結束之前,可以採取一些防禦性措施。 《商業周刊》採訪的一些資深資金經理中,很多人正在減持某些類別的股票,增加現金持有量,並通過購買優質債券來使投資更為穩妥。摩根士丹利全球財富管理部門首席戰略投資官戴維 達斯特説:“我們對人們説,現在不是充當英雄的時候。” 多數專家認為,對於保守的投資者來説,投資股票的比例應從55%減少到50%。同時,他們建議放棄一些中小型公司股票,轉而投資於通用電氣、可口可樂和卡特彼勒等大型跨國公司。最近的市場動蕩之後,以未來一年預估利潤為基礎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盈率已降至15.3倍,是1995年以來最低水平。而通用電氣等大公司則保持了穩定增長,並在美元貶值使出口更具競爭力的情況下實現了持續盈利。 不過,並非所有藍籌股都是最佳選擇。金融股的風險就特別大,因為該行業目前麻煩纏身。而如果負債纍纍的美國人削減支出的話,受消費者需求影響較大的行業股也會比較脆弱。專家説,像衞生保健業、軟體業和工業股票都是明智的選擇。 文章説,投資者現在還可以試試收益固定的穩妥投資方式。不過許多專業人士説,他們不打算選擇傳統形式的國債(10年期基準國債的收益率為4.79%),而準備購買信譽良好的公司債券,收益率在6%以上。並且,由於長期債券和短期債券的利率差別不大,他們進行的一般都是兩年到五年期的投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