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麗卡 克洛斯,家住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錫爾弗萊克,懷孕時,她猜想自己母乳喂養寶寶應該輕而易舉。然而,事情卻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每次喂奶時她都會感到疼痛,於是只好改用配方奶粉。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播出專題節目指出,許多新媽媽在母乳喂養問題上會陷入五個誤區,致使她們最後放棄這一有益孩子健康的行為。其實,只要方法得當,並且廣泛“徵詢意見”,每個媽媽都能成功地做到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對寶寶的成長十分有益
CNN援引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的最新數字報道説,74%的新媽媽一開始會選擇母乳喂養,但三個月後,這一比例降到30%,六個月後,僅有11%的母親仍堅持母乳喂養。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沒有分析新媽媽們被迫停止母乳喂養的原因,但哺乳諮詢師考基 哈維證實,許多婦女在給孩子喂奶時很不順利,又不知道向誰諮詢。她説,其中一個造成産婦放棄母乳喂養的普遍原因是,她們常誤以為自己的乳汁有限,於是決定給寶寶喝配方奶粉,其他一些人則是因重返工作崗位而中斷喂奶,或是因家人的壓力改用奶粉。 科學實驗早已證明,母乳喂養對寶寶的成長十分有益。母乳含有各種適合嬰兒成長的營養成分,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另外,在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時,母乳可以幫助嬰兒抵禦疾病以及抗過敏。其實,母乳喂養的好處還不止這些,它是一種比較方便衞生的喂養方法,也可以起到安撫嬰兒的作用,還有助於媽媽恢復身材。
多向母乳喂養“成功者”討教
儘管母乳喂養好處頗多,還是有很多媽媽不得不放棄。這不是因為她們不適合母乳喂養,而是沒能科學地認識這一喂養方法。針對這一問題,CNN提出的應對之策是,媽媽們之間要多加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克洛斯最終沒有放棄母乳喂養,就是依靠集體力量。CNN報道説,由於無法再忍受睡眠不足、內分泌失調和挫折感,她決定必須做點什麼,於是組織了一個討論小組,名為“傻瓜媽媽旅”,成員都是她家附近的新媽媽。她們互幫互助,把自己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其他成員,並相互給予支持與鼓勵。 從“傻瓜媽媽旅”汲取力量,又經過哺乳諮詢師的一番提點之後,克洛斯至今已經母乳喂養寶寶四個月了。她建議新媽媽們應該“放下面子”,多向母乳喂養“成功者”討教。她説她原本很討厭這種形式的東西,但她最終發現,要想喂好寶寶,其他人的“技術支持”和“情感援助”不可或缺。 特拉華大學人類學家凱瑟琳 德特勒爾專門研究母乳喂養。她發現,獨自應對困難的媽媽通常會在母乳喂養時失敗。她説:“人類需要交流,現在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大家庭中,也可以向你的母親或祖母徵求建議。”
克服誤區
CNN共在節目中列出了新媽媽在母乳喂養方面的五大誤區,克洛斯當初至少陷入其中三個,即獨自蠻幹、忘記了成功的朋友和錯誤地以為自己奶水不足。 除此之外,CNN提到的另外兩個誤區是: 第一,
不敢在公共場合給孩子喂奶。克洛斯説,討論小組的成員常説,在公眾場合給孩子喂奶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小組討論後得出的“妙招”是讓媽媽們事先準備好一兩句反駁的話,在“危急時刻”可以信手拈來,其中一句“經典”反駁語説:“如果不願看到寶寶吃奶的話,我可以把嬰兒籃借你罩在頭上,寶寶吃好後,我會告訴你的。” 第二,
奶水不涌,媽媽心慌。克洛斯發現,新媽媽們往往認為乳汁從一開始就會很多,一些人發現奶水不像想像的那樣涌出時便怕寶寶“吃不飽”,於是馬上改用配方奶粉。其實,生産後的一段時間內,媽媽分泌的乳汁比較少,這種初乳本身是十分珍貴的營養汁液,它不能用盎司來衡量,而是用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