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看美國]全球汽車業步入“戰國時代”
    2006-10-17    新華社記者劉洪10月16日發自華盛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如果要從中國歷史上找一個朝代來形容當前的世界汽車業格局,那麼東周的戰國時代無疑最為貼切。
    從雷諾-日産和通用汽車的城下之盟式談判,到豐田、本田和通用汽車之間的互通款曲,再到不久前通用汽車、福特“密室協商”——仿佛當年“戰國七雄”的合縱連橫,世界汽車巨頭也在折衝樽俎中謀求不敗之地。
    一般而言,當前世界汽車格局可分為三大板塊:美國板塊,即“底特律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日本板塊,以豐田、本田、日産為骨幹;歐洲板塊,以戴姆勒、大眾、雷諾、寶馬等為代表。
    但與戰國時代秦國獨大有所不同,現在的世界汽車格局更呈現出“多極化”,嚴格的地域限制早已不復存在:戴姆勒和克萊斯勒已合併,雷諾和日産結成了聯合體。但相對來説,以前的連橫都還只限於規模較小的二三流公司。而在當前油價仍處高位的情況下,更大規模的整合正在進行中。
    比如,通用汽車和福特作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汽車商,上百年來一直是針鋒相對的競爭對手。但現在也拋掉恩怨伸出聯合之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雙方面臨相同的困境:既受高油價影響,又面臨日係車咄咄逼人的進攻。7月份,日本豐田車在美銷量首次壓過福特,歷史性地躍升為美國第二大汽車供應商。
    與此同時,通過聯盟組建更大規模的研發平台,有效使用研發費用並降低生産成本,已成為包括通用汽車、福特等眾多汽車商走出困境的一條捷徑。
    即使是原先經營較好的企業,也面臨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壓力。雷諾-日産試圖與通用汽車結盟,就是希望借助通用汽車龐大的基礎設施和市場,實現自己在美國市場的擴張目標。但商場如戰場,通用汽車也並非等閒之輩。福特管理人員分析,通用汽車與福特秘密協商,原因之一就是不甘心雷諾-日産咄咄逼人的談判架勢,而希望另尋結盟對象。
    由於不存在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汽車霸主,全球汽車業更多的是連橫而不是合縱,一家公司的結盟動作馬上會導致另一方迅速採取應對措施。事實上,正是通用汽車和雷諾-日産的談判,作為結盟的第一浪潮,開啟了本輪世界汽車格局的大變動。受此衝擊,豐田一度向通用汽車拋出“繡球”,希望以此阻止通用汽車、雷諾、日産三方整合成一個更難對付的競爭對手。
    福特則&&,願意考慮與其他汽車企業結盟,並與雷諾-日産進行了接觸。另外,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也正在尋求新的合作夥伴,潛在對象不僅有本田、豐田,也包括其本土的競爭對手大眾汽車公司。
    “戰國時代”的世界汽車業正上演一場結盟大劇。但從各方談判動作多於實際成果來看——比如,通用汽車和雷諾-日産的結盟談判因分歧過大而破裂,通用汽車和福特談判也未有突破性進展——大家都是逡巡而畏進,仍在試探彼此立場,並尋求最有利的結盟條件。
    全面整合牽動根本,難度頗大,但局部合作早已是世界汽車業的一個潮流。比如,通用汽車和福特早就開始聯合開發汽車變速器,通用汽車、戴姆勒-克萊斯勒和寶馬也正共同研製一種混合動力系統。豐田汽車總裁渡邊捷昭日前更&&,市場正迫使全球汽車商深入合作,聯合開發環保型汽車。
    先易後難,步步推進,局部合作的成功必然會導致更大範圍的聯合乃至最終的聯盟。正如法國汽車業專家揚尼克倫格所説:“該工業正處在重組過程中,作為激烈競爭和産能過剩的結果,汽車企業正努力重組以依靠規模經濟謀求利益。”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