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面臨兩難
    2010-07-28    作者:王羚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一方面是民眾要求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呼聲,一方面是部分企業可能在漲薪潮中面臨生存危機的擔憂,政府陷入兩難境地

  關於《工資條例》的話題比七月的天氣還要熱。從“年內&&”到“年內無法&&”,再到昨日本報最新獲悉的“今年可以&&”,從“收入倍增計劃寫入《工資條例》”到專家辟謠説並未寫入——關於《工資條例》的消息總能佔據各大媒體的重要位置,並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難産的《工資條例》

  早在兩年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傳出《工資條例》正在制定的消息。由於金融危機等方面的影響,旨在保護勞動者利益的《工資條例》的&&一拖再拖。
   今年以來,富士康事件發生後,社會愈加關注職工收入的提高。各地頻頻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也使民眾對收入增加充滿熱望。
  《工資條例》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自然是備受民眾期待。而人們也十分關心2010年內《工資條例》能否&&。
  參與《工資條例》制定的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由於還要對部分有爭議的點進行協商確定,《工資條例》今年肯定出不來,“明年應該可以出來”。
  蘇海南前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電話採訪時則&&,《工資條例》何時&&應按照人保部最新的表態為準。
  人保部關於《工資條例》最新的表態是7月23日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他當日&&,《工資條例》仍處在調研中,人保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進一步完善起草該條例。他沒有透露《工資條例》何時能&&。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資深勞動保障法律顧問楊永琦告訴記者,《工資條例》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預計今年可以&&(詳細報道請參閱本報今日頭版)。
  至此,關於《工資條例》&&的猜測似乎可以塵埃落定。但據記者了解,《工資條例》中關於壟斷企業工資限制方面的內容還在博弈之中。在《工資條例》&&前,誰也説不清會有什麼變數。
  而另一方面,即便《工資條例》年內&&,會否像人們期望的那樣?它到底會給勞動者帶來什麼樣的福祉呢?
  據記者了解,《工資條例》的核心內容是關注“一低一高”,即首先強調最低工資的提高機制,要根據物價水平等因素定期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同時,《工資條例》對企業高管過高的工資將進行限制。
  工資支付機制是《工資條例》的另一個重點內容,目的是確保工資的發放,避免拖欠工資現象。
  從已經透露出來的《工資條例》內容來看,無論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增長機制,還是工資的支付保障機制,更多可從中受益的是低收入者,這也符合中央一貫的“調低限高擴中”的思路。
  “《工資條例》是一個比較全面寬泛的條例,如果把《工資條例》&&理解為漲工資,那可能要失望了。”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評價説。

  收入分配的兩難境地

  在全球經濟前景尚不樂觀、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尚未消退的背景下,中國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也面臨着空前壓力。
  一方面是民眾要求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和透明的呼聲,一方面是部分企業可能在漲薪潮中面臨生存危機的擔憂,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工資條例》的難産正是這種兩難的結果。
  與《工資條例》同樣受關注的,是千呼萬喚未出來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據一位收入分配專家介紹,目前收入分配問題需要解決已形成共識,但在解決方式上意見不同。意見不同的關鍵仍然在於是要效率還是要公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將收入分配改革列入困擾中國的諸多兩難問題之一。的確,在這個事關民生的問題上,政府就像在走平衡木,需要很高的平衡技巧才能駕馭好。
  李實曾在多地調研收入分配問題。他分析,從最低工資標準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政府在收入分配改革上陷入兩難。
  “最低工資標準是把雙刃劍,不提的話,很多低收入者面臨生存困難,提的話,就有許多利潤低的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就會影響就業。所以這個度需要把握好。”李實説。
  根據李實的測算,如果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一定程度,即10%的職工收入低於該線時,企業的經營壓力就會非常大。因此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幅度要進行精心的測算,以保證全社會的利益最大化。
  尹成基在上周五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提出,工資增加要把握好幅度和節奏,重點處理好三個關係,即工資增加與穩定就業、工資增加與企業發展、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
  針對漲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壓力,人大財經委5月份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降稅漲薪”的建議,即給提薪後生存困難的企業提供降稅的優惠政策。
  但在李實看來,這個建議的可行性並不強。李實分析,除了尚不確定已經習慣於財政收入高增長的政府是否願意分利於民之外。另一個難點就是,很難區分哪些企業是真正因為漲薪而陷入經營困難的,因此優惠政策的落實將會非常難。
  在全球經濟前景迷茫的背景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個已是老生常談的對策顯得分外必要。
  錫恩諮詢公司首席顧問姜汝祥説得很中肯:“過去老説轉變增長方式,可企業一看,我不轉變還能活。現在情況不同了,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你不轉變可能就真的會死。所以,中國企業的活路就在於實行精細化管理、提高技術和品牌含金量。”
  在姜汝祥看來,職工收入增長和企業發展並不矛盾。他認為,一個靠壓榨員工獲利的企業絕不可能活得長久。
  姜汝祥從微觀層面樂觀地提出了企業盈利模式轉變的解決之道。而從宏觀層面來説,要平衡職工收入與企業發展、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係,需要更加複雜的技巧和更加堅定的決心。
  7月22日,中央政府定調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目標。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如何落子,將是一塊考驗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試金石。

  相關稿件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醞釀破題 2010-07-14
收入分配改革願景 格調宜高不宜低 2010-07-08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不會帶來通脹 2010-07-07
合理切分蛋糕 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2010-07-07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收入分配不平等 201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