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6-11 作者:郭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
|
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0年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4%,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了9.2%。諸如萬科、保利這樣的地産公司,在5月份裏也拿下了12塊土地。顯然,在當前價格穩固,且經過政策密集調控後,認為房地産泡沫調控政策可能半途而廢的大有人在。 關於調控的分歧,很大程度上在於,市場認為中國可能無法承受起類似2008到2009年的房地産價格調整,尤其是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而發生的外部動蕩的背景下。對於這個問題,日本央行近期的一份報告,把中國現階段的房地産泡沫和經濟狀況與上世紀日本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前期的地産泡沫,以及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的泡沫作了比較,得出了中國當前的地産泡沫和經濟勝似日本70年代泡沫和經濟的結論。無論是在經濟發展水平和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是整體的人口城市化比例抑或國民和企業負債程度,中國當前的狀況都更像日本的1970年代。 1970年代日本也出現了地價和房價迅速上升、出現泡沫化的問題,並且在當時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影響下,日本的宏觀經濟出現了負增長。但是由於日本經濟當時仍然具備相當高的增長潛力,以及繼續城市化和國民負債率相對健康等因素下,經過外部衝擊後的宏觀經濟自然恢復上漲,地産價格不久後也重拾升勢。 據日本央行報告判斷,鋻於當前中國經濟和1970年代日本的眾多相似性,如果中國經濟經過一次新的房地産泡沫深度調整,比如類似2008年在外部環境打擊下的回調,中國同樣有能力實現日本在調整之後的經濟增長恢復,這裡面也包括調整之後房價再次穩步上升。但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的房地産泡沫,則是在沒有生産力增長支撐、國民城市化水平已經非常高的情況下,由貨幣效應催生的投資泡沫,它在1990年代破裂之後,泡沫本身和國民經濟遭遇的水退和回調之身,讓日本國民10多年都生活在其陰影之中。 確實,中國在經歷了2008年市場泡沫調整後,2009年到2010年至今,在貨幣超發效應下涌現出新的地産投資泡沫,但整體中國經濟具備的從快速增長走向穩步增長的潛力,以及繼續城市化的動力,讓中國可能再現“日本1970年代”的質素。那麼,中國當前需要自信的面對房地産泡沫的調整,並且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將市場泡沫擠壓至合理水平,然後房地産市場和中國經濟也就可以重新走上穩定增長。同時,根據貨幣催生型的房地産泡沫災難的警示,中國更需防止貨幣效應。 對於當前中國和1970年代日本的不同之處,日本央行的報告着重告誡,中國地方政府在財政制度壓力下,共同做大土地和地産泡沫的現象,在日本的當時是沒有的。這意味着中國未來的地産泡沫程度,也許會繼續加深,並且甚於日本當年。日本央行的研究人員認為,由於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對全球的經濟影響非常大,所以外界會對中國政府接下來的地産政策謹慎關注。而對於中國政府體系而言,只要中央政府有實質的決心、擺脫利益集團的干擾,房價泡沫會被擠下來,中國經濟也會走上穩步上升軌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