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過去了
    2010-05-27    作者:葉檀    來源:解放日報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由美國引起,但真正吃藥的卻是歐洲、中國。
    雖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烽火連天,但美國金融危機谷底已經過去。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金融機構的情況已經大為好轉。從去年的三季報看得出來,美國金融機構已經開始營利,大摩、小摩、高盛等都開始營利,而在零售業務上苦苦掙扎的花旗在年底也迫切要求償還美國政府的借款,以免美國政府對公司的薪酬等指手畫腳。多數人把美國司法機構與美國證券監管層調查八大金融機構視作美國金融的大問題,事實恰恰相反,正因為美國金融機構活力恢復太快,遠遠超出實體經濟,美國監管層才能騰出手來,修改監管法律。
    最能夠顯示金融危機過去的證據是,全球資金流動性增強,無論是企業債還是政府債,都恢復了活力,投資者還有余力推高巴西、澳大利亞等證券市場的股價。作為眾矢之的的對衝基金鹹魚翻身,只不過模式與市場范圍有所改變,這些對衝基金已經在新加坡、香港等地長期安營扎寨,下一步它們的交易重點將是亞太地區。美國大幅縮減問題資産救助計劃的規模。去年12月6日,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白宮削減了針對大型銀行救助成本的預測值,較此前的預測值減少了2000億美元。奧巴馬政府曾預測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産救助計劃(TARP)將耗費納稅人3410億美元,但現在卻稱可以削減2000億美元。
    之所以救助成本大幅下降,是因為美國資産值錢了。美國政府救助金融機構的錢被提前償還,而救助之後財政部拍賣的資産獲得了較高的報價。今年5月11日,美國財政部喜氣洋洋地表示,1900億美元的TARP資金已經償還,美國財政部投資的資産價值改善,其持有的77億股花旗集團股票的價值上升,援助美國國際集團(AIG)相關的成本預估下調,且汽車行業前景改善。
    並不奇怪,美國企業已經不需要7500億美元規模的救助。美國接連下調救助規模,5月11日,美參議院首次批準下調TARP資金上限;5月21日,美國財政部表示,由于金融和汽車部門經營狀況改善,其已將7000億美元的不良資産救助計劃 (TARP)的損失預期再度下調114億美元至1054億美元。如果美國資産價格持續上升,美國財政部與納稅人不僅不需要掏錢,還可能從2008年的投資中獲取巨大的收益。美聯儲的資産負債表越來越漂亮。
    歐洲就沒有這麼好運,無法像美國一樣獲取資産價格上升的好處。由于全球去杠桿化,南歐爆發主權債務浮出水面,這些國家的主權債務一度讓人對歐元能否維持産生懷疑。歐美同樣借債,結果卻大不相同。歐洲的債務沒有大規模證券化行銷全球每一家大型投資機構,歐元也不享受鑄幣稅,歐洲的主權債務評級要由美國的評級機構説了算。因此,歐洲爆發出來的債務大部分只能由歐元區自己背著,加上歐洲的高福利與緊縮政策劇烈衝撞,導致罷工層出不窮,人們對歐洲實體經濟的未來更不看好,投資到歐洲的資金也就相應下降。
    中國與歐洲的情況大不相同,由于在2009年救市時發放了太多的信貸,中國面臨的問題是通脹預期節節上升,因此央行必須在抑制泡沫與加息之間作出權衡:如果資産泡沫還是上漲,只有進入加息周期,如此一來實體經濟的調整腳步就會放慢;如果資産泡沫下挫,就會導致股市、樓市價格下降,相應的鋼鐵、水泥、銅、鋁、家具等60多個相關行業營利也下降。國內二次探底論甚囂塵上,就是因為實體經濟有緊縮預期。
    美國最大的問題是赤字與就業,歐洲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赤字是實體經濟沒有方向,中國最大的問題是通脹預期與經濟波動。因此美國會增加出口,歐洲會緊縮開支,中國會抑制泡沫。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讓美國站穩了第一大經濟帝國的位置,而中國後來居上,中美兩國在實體經濟領域的合作越來越深入,而歐洲則退出了與美國競爭的舞臺。
  相關稿件
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是想逃避金融危機責任 2010-02-25
金融危機催生新的增長模式 2010-02-22
後金融危機中我國房地産業喜與憂 2010-02-12
金融危機後民營經濟會有大發展 2010-02-03
應對金融危機三大焦點引發關注熱議 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