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斷深入的地産調控,讓市場寒風凜冽,其中銀行股備受摧殘。 機構投資者的邏輯是,銀行與地産休戚相關,房地産城門失火,銀行股則是必然被殃及的池魚。 在經過劇烈下跌後,截至5月10日收盤,銀行股平均市凈率水平已經在2.5以下,如果預計上市銀行2010年凈利潤增長20%,則2010年平均市凈率為1.92,已至2008年1600點水平。 如果在牛市預期中,2.5倍的市凈率是基金經理們夢寐以求的介入機會,而眼下,這個美麗的誘惑卻讓人寢食難安。對於他們來説,焦點紛爭已經不是建倉不建倉的問題,而是砍不砍的決斷。 一個月以來的基金凈值排行榜已經説明了銀行股的威力:不忍痛割愛者,高居凈值跌幅前列。 與銀行股的不斷下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股一季報業績亮麗:14家上市銀行一季度累計實現1400億元凈利潤,多家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30%。 “還是不敢看好銀行股,地産的調控正在地方層面展開,房價的大幅下跌或許還沒有開始。”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經理擔憂的説。 “銀行業基本面穩健向好,上半年有望實現28%的凈利潤增長,維持全年凈利潤增長23%的預測。同時估值偏低,目前10年動態PE和PB分別為10.5倍、1.8倍。因此長期堅定看好銀行股的投資價值,給以增持評級。”國安君安銀行業研究員伍永剛發布的二季度報告策略稱。 “但就2季度而言,由於後續房地産政策風險,融資平台貸款狀況和撥備要求的不確定性,仍然會對市場心理産生一定影響,短期建議適度謹慎。”國泰君安銀行業研究員伍永剛並不認為目前是一個很好的介入銀行股的時間。 其實,多數買方機構認識到了銀行股的危機所在。 “很多人認為,銀行股較早出現低估值是因為融資壓力,收緊信貸所致,我們自己的看法是,本輪宏觀調控,如果導致系統性危機爆發的話,首當其衝的就是銀行,而非地産。雖然地産是調控的發力點,但卻不是受損失最大的地方。”上述公募基金經理認為。 近期根據要求,商業銀行都對房地産貸款進行了壓力測試,容忍度最高的是民生銀行,稱假如房價下跌40%,也不會影響該行資産質量;農業銀行的容忍度是房價下跌20%之後,房價每下跌1%,就會多形成1%的不良貸款;交通銀行在房價下跌30%後,開發商房貸不良率將上升0.8%,個人按揭不良率將上升0.9%。建行、工行與之類似。 因此,從目前壓力測試的結果看,銀行平均容忍房價下跌的幅度是30%。 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上述壓力測試結果屬實,則僅僅是銀行系統性風險的衡量。在A股的估值上,結果將非常難看。 “對於銀行股來説,基金經理們已經很少有投資的意識了,全是投機。”上海某基金公司研究員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