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單邊主義 奧巴馬重蹈尼克松覆轍?
    2010-04-0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理查德尼克松死了15年,最近卻好像在美國借屍還魂了。這位美國第37任總統認為,要調整國際貨幣關係,光靠磋商搞不定,激進的單邊行動是必要的。如今,美國的政客們正向財政部不斷加壓,逼它學習尼克松的壞榜樣,最晚於4月15日裁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約130名國會議員聯署信件,要求對中國採取行動。大力鼓動這場“戰役”的是美國頂尖經濟學家和貿易專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尼克松時代的問題似乎挺好對付,甚至顯得微不足道。當時,全世界的貨幣儲備分佈略顯不均:到1971年年底,德國擁有價值172億美元的儲備,日本141億美元,分別佔世界總量的14%和11.5%。而在2008年(我們掌握數據的最近一年),日本擁有全球儲備的23.4%,中國則擁有44.8%。今日的數字高得多了。
  1971年,美國感受到德國、日本出口量迅速攀升的影響。德國當時的經常賬戶盈餘佔GDP的2.1%,日本則佔4.4%。到了2008年,日本盈餘的GDP佔比為3.2%,德國為6.7%,而中國則為9.8%。
  當年同今日一樣,在全球貿易不平衡這個問題上,存在各種不同的立場。歐洲人和亞洲人認為,美國過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是罪魁禍首。美國人則反過來説日本和德國刻意壓低本幣匯率,謀取不公平的貿易優勢,以扶持其出口産業。
  面對美國的壓力,德國當年表現得比較聽話,主要是因為它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它先讓馬克在1969年小幅升值,然後在1971年5月轉向浮動匯率。日本政府卻不肯就範。任憑美國把開放市場和公平貿易的好處説得天花亂墜,它就是我行我素。結果,時任美國財長的約翰康諾利(John Connolly)決心向日本的“管制經濟”發起攻擊。
  日本經濟據説是封閉的,美國要迫使它開放,可以採取兩種策略。一種策略叫“善意忽視”,就是放任盈餘國家積累儲備,直到它們自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可是儲備積累起來似乎沒有個頂,所以僅存的選擇就是對抗。
  尼克松骨子裏就不信任多邊主義。當年和如今一樣,通常的觀點是,單邊行動會引發貿易保護主義。當年的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以其他國家可能報復為由提出反對,康諾利回答説:“那就讓它們反對好了。它們能做什麼?”意思很清楚:“單邊行動會惹惱其他國家。那又怎麼樣?”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向進口貨物加徵10%的臨時附加稅,以“確保美國産品不會因不公平匯率而陷於劣勢”。與此同時,當局還下令凍結工資和物價、終止了美聯儲向其他央行提供支持的貨幣互換、限制黃金交易,這意味着美元的貶值。
  這些措施沒有一項真正幫上忙,令美國經濟回升或修正競爭對手的貿易盈餘。在動蕩的上世紀70年代,日本和德國的對外收支的確遭遇劇烈波動。日本的鉅額盈餘在1973年和1979年兩度轉為赤字,德國則有四次,分別是1974年、1975年、1979年和1980年。但這不是因為它們同美國的貿易關係發生了雙邊修正,而主要是因為當年的高油價休克令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這兩個國家備受衝擊。
  在赤字年度之外的年份裏,德國和日本的鉅額盈餘又捲土重來。實際上,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幾次修正往往是由美國新一輪財政和貨幣擴張所致,美國的擴張政策又轉化成通脹壓力,於是日本人和德國人自然對美國人大為惱火。
  經過一段最初的快速通脹期,美國經濟在上世紀70年代又出現了劇烈下跌。全世界的通脹形勢都有所加劇,保護主義也有所抬頭。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又回到了上世紀30年代,主要是因為能源依賴迫使工業化國家維持開放的貿易體制,以便它們掙到足夠的錢來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當年,美國的匯率單邊主義迫使全世界團結起來,對付華盛頓引發的混亂。歐洲人加快了他們的區域貨幣和經濟一體化進程。美元亂局也促使産油國建立了一度十分有效的卡特爾——歐佩克。
  只有日本,1971年8月戰役的首要目標,遭受了沉重打擊。日本之所以受傷,因為它不像德國,它是自力更生的。
  今日的中國並不像1971年的日本那樣孤立。相反,它很容易就能把美國施壓所激起的憤怒情緒凝聚成地區團結的動力——正如上世紀70年代的德國所做的一樣。
  “尼克松式休克”並沒有帶來美國的復興,相反,它催生了很多理論,探討美國帝國的過度擴張和衰落。如今,要把21世紀變成“亞洲世紀”,最省事的辦法莫過於給亞洲出口國一次“尼克松式休克”,從而刺激它們抱成一團,組成一個亞洲盈餘國集團。
  剛剛在國內打贏醫療改革戰役的貝拉克奧巴馬想變成尼克松附體嗎?他能擔得起這個後果嗎?
  相關稿件
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沒任何依據 2010-03-31
名義匯率升值並非“再平衡”唯一路徑 2010-03-31
人民幣匯率無法解決中美貿易失衡問題 2010-03-31
中國被列為匯率操縱國 何必雙輸? 2010-03-31
美炒作人民幣匯率的思維定勢 201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