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前,布熱津斯基曾坦率地説:“美國需要一個敵人。”而今,國會山的政客們則毫不諱言,“我們需要談談人民幣匯率。”在過去幾個月間,華盛頓關於人民幣匯率的攻擊和施壓再次達到幾年來的高點,並非偶然。 國內政治,是首要的考慮。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國內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談論一度少了許多,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金融危機是純粹的美國國內問題,是資本家的貪戀、政府的金融監管不力等因素所致。在奧巴馬上&初期,從白宮到華爾街,也曾經像模像樣地總結過金融危機的教訓,自檢自查了一段時間。 但遺憾的是,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並沒有像他的大手筆那樣達到目的,失業率不降反升,新的經濟增長點也不見蹤影,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緩解國內的政治壓力,挽救日漸凋零的支持率,奧巴馬不惜以中美關係為代價,將矛頭指向了人民幣匯率。 奧巴馬的轉向,讓國會山裏的反華者和恐華者如久旱逢甘霖,也為那些夕陽産業的游説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很快地,一股將人民幣匯率當作美國經濟不舉的替罪羊的政治力量匯聚到了一起,帶着殺氣的政客(而非政治家)更是簇着準備將中國綁在匯率操縱國的十字架上。 美國的經濟需要也不可不提。在奧巴馬創造就業政策的指導下,美國的弱勢行業,在興奮地尋找着機遇,而提振製造業、促進出口,成為了黯淡夜空中的星辰。商人和政客們一樣,都不願將低迷狀態歸結為自己的無能,而是希望直接找到一個捷徑來解決問題,此時,力壓人民幣升值,打壓中國産品,就成了具有“説服力”的藉口和武器,而一旦中方就範,美國企業在對華出口等方面就將有利可圖,在國內市場的競爭上,更是可以收復大量失地。 就這樣,促使人民幣升值成了不折不扣的政治武器,本來很經濟的事情,也變味為政治問題,這給本已充滿火藥味的中美關係增添了許多變數。更重要的是,正如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所言,匯率問題是一個國家主權內的問題,不是兩個國家之間討論的問題,美國此舉實屬干涉中國內政。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中國整天要求美元升值,並且將美元匯率問題視為中國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罪魁禍首,美國政府又將作何感想呢? 其實,早就有人説過公道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份報告就明確指出,“很難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人民幣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並且近5年人民幣匯率走勢也使得人民幣“嚴重低估”的觀點缺乏説服力。説到底,所謂的人民幣被低估,其實只是美國貿易保護的一個藉口罷了。 在醫改方案過關之後,奧巴馬政府似乎應該回到理性處理中美關係的軌道上來,有必要將施政的積極性放在刺激就業、拉動內需、做大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方面,而不是無事生非地破壞難得擁有如此良好局面的中美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