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媒體報道,“兩會”結束後的第一天,在各界對高房價的一片討伐聲中,北京土地市場又涌現出了新的“地王”:當日,北京成交6塊土地,總金額達143.5億元。不僅三個新“地王”全部為“央企製造”,而且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煙草總公司這樣的非房地産主業的央企也紛紛殺入地産領域。
“兩會”才剛剛閉幕,首都房地産市場就出現如此高的地價,並把北京五環邊的房價直接推入“5萬元時代”,這足以説明“兩會”熱議對房價的影響實在甚微。 眾所周知,“地王”頻現不僅必然會使“地王”所在的單個樓盤房價畸高,進而使得新增土地供應無益於平抑房價,更會直接抬升市場對未來房價走勢的預期,從而助推房價繼續非理性瘋漲。 某種意義上,如果“地王”頻現不能控制住,房價也必然很難控制得住。事實上,“地王”剛出,其周邊二手房價格隨即聞風而漲,新一輪房價上漲趨勢儼然已重新啟動。 尤其讓人不能忍受的是,新“地王”皆由央企製造。顯然,這些央企非但不願為政府分憂,助房價下降,反而爭相殺入房地産市場分羹,除了不計後果的純粹商業牟利衝動之外,絲毫不具有作為央企理應具有的公共責任感。 央企的存在,是以“關係國計民生”作為合法性依據的;這就意味着,央企不應一切只以利潤最大化為標準,而應具有高於一般企業的公共責任擔當。比如像房地産這樣的領域,除非公益性住房建設,否則央企應少涉及才好。尤其是在高房價日趨泡沫化的當下,央企手拿全民資産卻去極力助推房價上漲,不僅是對全民資産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公眾利益的間接綁架。 公眾所不能理解的是:國有資産管理部門為何會對央企頻繁製造“地王”,以及非房地産主業央企紛紛殺入地産領域,竟然如此無動於衷?央企都去建房子賣房子了,那些“關係國計民生”的事情誰來幹?而既然大家都是“只為自己賺錢”的房老闆,憑什麼央企卻能享受各種政策優惠,以至於從來“不差錢”?“地王”大多由央企製造的荒謬現實,顯然是我所無法接受的。 央企近日瘋狂飆地的情景,給真心期待未來樓市健康發展的民眾當頭澆了一盆冰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