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新能源成為經濟復蘇、“調結構”的有效手段;面對經濟結構調整和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減排重任,新能源産業將引領我國低碳經濟,成為低碳發展的重要選擇。 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將於今天在北京開幕。據報道,九三學社提交的“關於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已經被列為會議一號提案。而早在春節前,數個民主黨派已經向本次大會提交了多份關於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這表明,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在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發改委也&&,中國將採取四項措施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並在低碳能源上推出多項措施。 所謂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點的發展模式,是以低碳産業、低碳技術、低碳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管理、低碳城市等為表徵的經濟形態。 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增長轉型的戰略性方向。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潔能源開發,這與我國追求綠色GDP增長的目標相一致,符合我國宏觀調控政策“調結構”、增長轉型、改變嚴重依賴資源投入的經濟發展模式。 此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這足以表明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轉型的戰略性方向。 相對於可比的發達國家,我國産業結構尚存一些不合理之處,第二産業比重過大,第三産業比重急需提高。而在能源構成方面,高污染的煤炭佔比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日益凸顯的能源矛盾對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 産能過剩這個問題,在目前多個行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如果能有效利用好低碳經濟這一利器,採取相關的措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如鋼鐵行業,如果能把相關的措施落實到位,在解決産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能降低銀行的貸款,減少銀行的風險,同時還能降低對國外鐵礦石的需求。與此類似的還有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污染大戶,把這些行業的GDP份額降下去,減少對於能源、水資源等方面的耗用,將大幅緩解基礎價格的提升。 發展低碳經濟,推動節能減排,化解産能過剩,通過“關停並轉”的方式削減碳排放的“硬着陸”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但通過技術進步、産業升級、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的“軟着陸”並不是很容易。因此,利用低碳經濟調整我們的經濟結構,還是應該循序漸進,關停企業也應該分輕重緩急。這樣,我們的經濟發展速度能夠在9%-10%的水平上穩步健康地增長,而企業的環保發展也能逐步完成,新興的環保産業也能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尤其是市場需求的高速膨脹下快速成長。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對於推動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毋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