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是想逃避金融危機責任
    2010-02-25    作者:王勇    來源:證券時報

    美國政府在對華貿易戰略上呈現出十分突出的“兩面性”特徵,即:一方面積極提倡推行世界範圍的市場化和自由貿易;而另一方面從眼前自身利益出發卻又不斷強化貿易保護主義。美國要中國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承擔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借助要人民幣升值來逃避其應承擔的金融危機責任,最終目的是遏制中國崛起。
  新年伊始,中美經貿關係就急轉直下,貿易摩擦迅速升級,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斷加大。筆者認為,當前,美國通過種種措施製造貿易摩擦,並施壓人民幣升值,都是美國背信棄義之舉。但就中國而言,需辯證對待,坦然處置。

  美對華貿易戰略呈現“兩面性”

  美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和貿易強國,對外貿易對促進美國經濟增長、擴大國內就業、鞏固美國超級大國地位至關重要。近年來,美國政府從戰略、政策層面極力促進對外貿易,制定和實施了清晰、系統和針對性很強的對外貿易戰略,尤其是在對華貿易戰略上更是如此。從美對華貿易戰略演變軌跡看,自中美兩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恢復經濟貿易關係至今,美對華貿易戰略發生過多次變化,貿易摩擦似乎成了中美關係中永無休止的話題和揮之不去的陰影。尤其是2009年1月奧巴馬上&以來,中美經貿關係始終複雜多變,一方面是頻繁舉行的、級別又不斷升格的經貿戰略對話;另一方面是中美貿易摩擦有增無減。更奇特的是,美國政府在對華貿易戰略上呈現出十分突出的“兩面性”特徵,即:一方面積極提倡推行世界範圍的市場化和自由貿易;而另一方面從眼前自身利益出發卻又不斷強化貿易保護主義。這就成為當前美國對華貿易戰略的重要表現形式。不久前,在美國政府發布的“全國主動出口”的新戰略中,美國政府除了將設立“促進出口內閣”,從加強貿易拓展、方便貿易融資以及強化貿易規則“三管齊下”扶助美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外,為美國出口企業“消除海外壁壘”也是其中重要一環,而要消除的海外最大的貿易壁壘就是中國。所以,今年中國要做好應付來自美國更複雜多樣的貿易制裁措施的準備。

  施壓人民幣升值是為美貿易服務

  美國近期又在人民幣匯率升值問題上糾纏不休,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又成為美國新政策的內容。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自認為有能夠為其辯解的充足理由。但稍加分析,便可知道其中的問題所在。
  首先,美國要中國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承擔全球經濟失衡的責任。其實,全球經濟失衡根本不是人民幣之過。眼下,即便是中國將人民幣升值30%,也不大會改變中美之間貿易順差的格局。其次,美國借助要人民幣升值來逃避其應承擔的金融危機責任。美國不能指望逃避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應該承擔的主要責任,更不能打著解決全球失衡的幌子實施貿易保護主義。再次,美國施壓人民幣升值,其戰略目的就是為遏制中國崛起。儘管2009年11月奧巴馬訪華,在對中國青年發表演講時曾&&:一國的成功不應該以另一國的犧牲為代價,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崛起。然而,一年來的實踐證明,奧巴馬對中國説一套做一套。實際上,在美國看來,就人民幣升值向中國施壓,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允許中國發展,但是絕不允許發展成為它強勁的對手,更不允許中國崛起到美國之上。中國的發展和增長必須納入美元本位體制,要受美國掌控,這才是美國的真實政治意圖。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中國能夠積極應對

  首先,應充分認識到美搞貿易摩擦的“雙刃劍”效用。一方面,美國對中國搞貿易摩擦,給中國的貿易造成了一些嚴重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能夠反映出在建國60周年後的中國的確是強大了。從未來發展情況看,當中國的綜合國力進一步強大到連歐美聯合“組團”忽悠也無濟於事的情況下,就到了他們主動要和中國加強合作的時候了。
  其次,保持人民幣匯率動態穩定。儘管美國近期或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怎樣對中國妄加指責,都改變不了中國沒有操縱匯率的事實。在未來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中,我們還需不斷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讓市場供求逐步起決定作用。
  再次,改善貿易環境中國應變被動為主動。一是積極開展在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若美國執意要一意孤行,擴大事端,那中國也要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來積極應對,以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利益。二是在今年貿易摩擦多發的形勢下,我國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更顯得尤為必要。反制措施也許不能挽回此前已經採取的貿易爭端和限制措施,但是可以威懾貿易夥伴國保護主義的勢力,迫使他們謹慎從事,從而減少日後遇到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重要的是,中國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論是出於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還是著眼于維護中國戰略利益以及社會的安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內外平衡的開放式經濟體,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新的一年,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應走上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如果在産業結構、産品結構、消費結構、投資結構、地區發展結構以及出口結構上進行內部調整,改變失衡狀態,外圍的矛盾就可減少,中美貿易摩擦壓力也會減小。

(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高級培訓師)

  相關稿件
後金融危機中我國房地産業喜與憂 2010-02-12
金融危機後民營經濟會有大發展 2010-02-03
應對金融危機三大焦點引發關注熱議 2010-01-28
觸摸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義烏 2009-12-30
2010年:金融危機依然凶險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