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記者獲悉,今年廣西將進行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開展現房銷售試點。南寧有望作為試點城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1月24日《南國早報》)
取消商品房預售我們並不陌生。2009年“兩會”期間,民革中央向政協會議提交的集體提案就是建議取消該制度。提案指出,該制度不僅導致房屋面積縮水、建築設計變更、房屋質量缺陷等問題得不到解決,更為嚴重的是誘發了延期交房、抵押房再預售、預售房再抵押,最後甚至還會出現攜款潛逃等違法犯罪行為。 應該説,這份提案的表述還是比較客觀的。儘管商品房預售制度在我國廣泛實施,但這一制度的確立具有明顯的時間特徵,其根本目的在於扶持當時剛剛發育起來的商品房市場。然而發展到今天,拋開提案所述的一系列問題不説,該制度也明顯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符。房地産業本來就是暴利,可是房産商們卻仍然可以憑藉該制度“空手套白狼”,坐拿消費者的錢為自己創造更大的暴利空間。 然而遺憾的是,不管是民間的呼聲,還是政協的提案,終究還是歸於沉寂。儘管許多業內人士都&&,“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是一個方向
”,可為什麼這樣一個明顯不科學的制度卻能夠長期存在呢?在我看來,還是政府的主旨思想在作怪:房地産業做得越大,政府的收益也就越大,政績自然也就越大——日前,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
“房地産作為支柱産業一點不能動搖,不但不能動搖還要進一步發展”,或許正是這一思維的典型寫照。 客觀地講,我們並不必刻意回避房地産的産業地位。一方面,支柱産業是個必然存在,沒有房地産也還會有其他産業,支柱産業本身沒有原罪;另一方面,房地産投資在國內固定資産投資中所佔比重現在已接近20%,佔GDP比重接近10%,這事實上表明房地産的確是個支柱産業。問題的關鍵在於,成為支柱産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選擇,我們應當尊重這個選擇,但是在市場經濟的要求下,支柱産業的構成也是發展變化的,我們沒有必要也不應該永遠抱着這個觀念不放。 南寧的商品房預售制度即將取消,代之以現房銷售,這無疑將激發起公眾對全面終結商品房預售的期待。可是,這個良好的願望離實現還有多遠呢?還真不敢奢望。對房地産的産業依賴有多深,取消預售就有多難,根本之策,還在於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理性而科學地面對房地産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