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10-01-19 作者:瞿玉榮 來源:證券時報 |
|
|
據報道,一座328米的高樓將挺立在華西村的土地上。被稱作“空中華西村”的摩天大樓60層主樓已經封頂。按計劃,20年前就已經住進別墅的華西村民們,即將完成居住質量的又一次提升——住進五星級的摩天大樓。 華西村想用一座高樓來彰顯其作為中國第一村的地位,可謂大手筆。但算算賬就可以大致判斷,這筆鉅資花得並不“實惠”。首先,摩天大樓建造的難度與高度成正比,成本隨高度呈幾何級增加。建造的大部分成本在於技術控制和建築成本,由於佔地不過十幾畝,土地只佔總成本的很小一部分,節省土地的意義有限。 此外,土地問題也是個麻煩。按國家規定,集體土地只能用於農業生産或者作為農民的宅基地,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也就是説,這座大樓將成為“小産權”房,只能將其賣給華西村的人,不能向其他居民銷售。 相比建造別墅,這座樓能節約上百畝土地,但日常維護則將消耗了更多資源,比如,這座大樓將建30多部每秒上升10米的高速電梯,僅每天的運行成本就不菲。上海金茂大廈每天維護費用高達100萬元,每年的維護費用近4億,華西大樓每年估計也要上億。即使華西村建得起大樓、用得起大樓,也和當前國家倡導的節能環保不符。 當然,華西大樓並不僅僅作居住使用,而是欲作為旅游資源,發展第三産業。每年到華西的游客絡繹不絕,據稱每年達100萬,來訪者多是以基層政府組織為主的各種代表團,以“參觀學習”為目的。換言之,華西村擁有獨特的“政治旅游資源”,賣點在獨特的治村經驗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華西村目前旗下的企業多集中在鋼鐵、紡織、有色等資源消耗型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對這些較為落後的産能進行升級改造是當務之急。將大量資源投入在高檔酒店等第三産業上,一旦其他産業遇到瓶頸,華西村持續繁榮和發展模式將遭到質疑,皮之不存,旅游業的毛將焉附?華西村建摩天大樓,看似是順應潮流的經濟轉型,實則舍本逐末。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