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生信奉“人定勝天”的毛澤東在視察黃河時,聽到工作人員説黃河某些河段已高於地平線而且還在升高之後,卻不無憂慮地説:要是黃河漲上了天怎麼辦? 這是筆者最近翻閱一部關於毛澤東的傳記時看到的記載。不知為什麼,那一瞬間我很荒誕地想:要是老人家活到今天,面對不斷高企以至於讓百姓望而卻步的房價時,會不會也發出同樣的感嘆呢? 對於今日的中國房價,人們更多地只是注意到房價上漲給購房者帶來的購買壓力,往往忽略了這種上漲之後給整個宏觀經濟可能帶來的後果。對於這一點,維護高房價的人一般持有兩種觀點:一曰“房價高企無害論”,認為房價高漲説明房地産業興旺,而房地産業作為“支柱産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不可替代,因此高房價不但不會傷及宏觀經濟,反而還會給經濟的復蘇帶來動力;二曰“中國房價不跌論”,堅信中國的住房需求足以支撐比當前還要高一些的房價,擔心房地産價格暴跌純屬杞人憂天。 對於這兩種觀點,我當然持反對意見。“房價高企無害論”,實質是“房地産支柱産業論”,我曾多次批評過這樣的觀點,因為這存在一個基本的邏輯倒置:不是房地産業帶動經濟發展,而是經濟發展推動了房地産業。這就好比蘋果和蘋果樹的關係,不能説蘋果樹的茁壯是因為蘋果長得好把養分吸上來造成的。實際上,所謂支柱産業拉動經濟的邏輯,是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理論中已被證明是錯誤部分的理論延伸。根據凱恩斯理論,支柱産業的發展可以拉動相關産業,進而帶動整個宏觀經濟的提升。正是根據這樣的邏輯,人們才堅信在經濟下滑時,通過強化支柱産業的投資可以帶領經濟走出低谷,實現復蘇。然而,無數次實證研究都表明,這樣的結論並不成立。 試想,1992年日本房地産價格暴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如果支柱産業有那麼大的作用的話,日本政府拼命拉動房地産、投資房地産不就完了嗎?何至於讓一個傲視全球經濟的強大經濟體陷入一場歷時十餘年的衰退,至今不能自拔呢?再比如美國,這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最近例證,一場次貸危機引爆了全球金融風暴,美國經濟預期達到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最低點,倘若只需拉動房地産業就可實現全面復蘇,美國政府何不就地注資房地産業,而是從其他方面着手解決呢? 實際上,歷史經驗已經證明:任何國家的房地産價格都必須與這個國家的經濟價值水平相一致,一旦高於這個水平就是泡沫。所謂支柱産業拉動經濟論,在邏輯上就是錯的,如果再拿這樣的邏輯為當前的高房價做粉飾,就更大錯特錯。儘管我們尚缺乏事前確定資産價格泡沫的理論與手段,但泡沫破裂的後果卻不會因我們沒有認識到而有任何的“同情心”。所以説,“房價高企無害論”是非常有害的。 用商品交易的供求關係來解釋資産交易價格也早被理論和實踐證明是錯誤的認識,但仍舊像侵蝕在鐵板上的銹跡一樣頑固。很多人至今仍喜歡用供求關係來解釋房價,無非這樣解釋比較容易理解,比較容易得到共識。當一個人看到公雞打鳴與太陽升起同時發生時,他最容易的理解和解釋就是公雞把太陽叫上來的,而一些不明科學道理的人很容易理解這樣的解釋,於是也就接受了。儘管一些最基本的天文學和生物學的知識就可以説明其中的緣由,不過不喜歡動腦筋的人就連這最基本的東西也不願接受。於是,懶惰的劣根性造就了某些人更願意接受不動腦筋的東西,對中國房價高企的解釋就是如此。 一旦我們明確了房價不受供求關係影響的正確觀念,就容易明白所謂的需求支撐房價的説法是站不住腳的:市場上交易的房子早就不是商品了,而是資産,是人們的投資對象。 不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過去我一直以為拿供求關係解釋房價只是某些迂腐的學者的理論短板,是迂腐造就的學術錯誤,但最近我發現問題遠沒有這麼簡單,有人正在有意利用不明真相的人對這一問題的模糊認識來轉移矛盾核心。最近,地産大亨任志強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説:北京等地出現建房用地價格暴漲(俗稱地王)並由此推升房價的原因,就在於政府建造了太多的經濟適用住房,以至於普通商品房建設用地供給不足。這豈不等於説:“老百姓今天之所以買不起房,不是開發商的原因,而是因為政府給老百姓提供了太多的保證他們基本生活條件的住房!”或者是:“房地産投資者之所以要支付高昂的代價,是因為政府給那些買不起房的人蓋了他們用以遮風避雨的住房!”這樣的邏輯,從哪個方面説得通? 黃河漲到天上去,會危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生命。房價漲到天上去,危及的是中國數億民眾賴以生存的國民經濟價值體系。任何一個心繫民眾的政府都不可能容忍此類犧牲民眾利益謀個別人福祉的事情存在。近日&&的關於抑制房價上漲過快的決議,儘管缺乏手段上的支撐,但在大方向上無疑是正確的,我們期待着政府的進一步措施。
(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