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參與私募股權基金需專業人才參與
    2009-12-17    作者:郭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研究機構清科集團發布的統計顯示,中國股權基金的募資和投資額發生V形反彈,預期將會進入快速增長軌道。
  在這個過程中,大型國企的角色值得關注。基于2009年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已經釋放出的大量中長期債務融資資金,並且考慮到大型國企正是主要的融資者,而這些企業自身主業的投資擴張空間度相比其債務融資規模仍然有限等因素,那麼當前以及明年的産業(金融)投資市場和經濟資源(再)配置體係中,大型國企很可能會成為逐漸活躍其中的新型中介參與者。
  資金(持有)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企業)之間的有效配置,是關係到宏觀經濟穩定增長的樞紐性條件。大型國企集中式地以相對低價獲得了債市和銀行信貸的金融資金後,今年由于宏觀政策對房地産業的偏倚以及主要産業間復蘇的不均勻,導致資金流向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比如,相當部分的國企資金進入了房地産和土地市場投資。不過,隨著土地和房地産市場的回報率逐漸降低、風險率迅速提高,以及中央宏觀政策對不同産業扶持政策的平衡調整、土地和房地産政策的理性規范,大量國企閒置資金從前期的地産投機轉机移、進入廣泛的産業股權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中,是可以預期的,並且這對宏觀經濟復蘇趨穩並恢復活力,是有著正面作用的。
  大型國企所能直接承受的風險,比如對中小企業要高得多。中國眾多中等規模企業和小企業的資金缺乏程度,並沒有由信貸政策的數量寬鬆而緩解多少。而如果不能從整體的金融業多元改革、放行多種所有制和各種規模大小的銀行(存貸)機構自由生發展出發,既有的國有銀行體係,從宏觀風險角度控制出發,也不能、不應該是中小企業債務信貸資金的主要來源。但這也同時最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活力。正是基于這種宏觀經濟和金融壟斷現實,我們有必要關注,由大型國企通過銀行和債券體係進行債務融資(同時不排除通過證券市場股權融資)獲得低價中長期資金、轉手再以股權投資方式投入中小企業和其他規模略小企業中的資金配置新鏈條。這種資金配置新鏈條,在整體的國民經濟發展層面上,多少緩解了既有的金融壟斷格局在資金和經濟資源配置中,深重難返的積弊問題。但同時需要審慎研究的是,這種新的資金配置鏈條,是否真的能夠減低既有金融係統的風險?
  從風險管理鏈條看,金融機構的信貸和固定收益(債券)投資風險管理,與大型國有企業的産業投資、股權風險管理,彼此如何銜接以及各種潛在風險的充分預防,可能需要銀企雙方都有所準備。而對于資金充沛、對各種投資躍躍欲試的大型國企而言,理性的進行産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組合、需要極強的投資整合和管理能力,這存在一定挑戰。我們希望,今後這些資金充沛型的大型國有企業的産業和股權投資,能夠帶動一批企業內産業投資專業人才的出現。
  相關稿件
中國私募股權市場需求旺盛 發展正逢其時 2009-04-20
中國私募股權市場發展正當時 2009-04-20
新能源成為私募股權基金看好項目 2009-04-03
江陰市幫助20多家企業引進私募股權投資 2008-12-19
曹文煉:發改委將催生中國大型私募股權基金 20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