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何必捨近求遠
    2009-12-03    作者:陸綺雯    來源:解放日報
    這些天,一則在國內電視上並不能看到的廣告引起極大反響,在這則長達30秒的廣告中,晨練者穿着的運動鞋上寫着“中國製造,結合美國運動科技”;廚房裏的冰箱上印着“中國製造,融合法國風尚”;時尚少女身上挂着的MP3上標注着“中國製造,配合硅谷的軟體”;頂級模特的時裝上印着“中國製造,法國名師設計”;一架飛行中的大型客機機身上寫着“中國製造,全球工程師結晶”……
  這則在國際主流媒體播出的“中國製造”形象廣告,是由中國廣告協會商會、機械和電子産品進出口商會、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和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聯手打造的,清晰傳達了“中國製造,世界合作”的理念。在金融危機之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矛頭越來越多指向中國的時候,這則廣告讓人們眼前一亮,其創意值得肯定,或許真的可以在國外市場上為“中國製造”打開更大局面。
  但反過來想想,與其出口處處碰釘子,“中國製造”為什麼不好好開墾內需這塊市場呢?
  經濟學家對明年的分析已明明白白告訴中國那些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企業,歐美經濟雖然已經從最低谷走出,但外需要恢復到危機以前,短期來看是不現實的,想要走回以前依賴出口的老路顯然行不通了。而回過頭來看,外商們説起來就興奮不已的13億人大市場,卻某種程度上被“中國製造”所忽略。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出國的朋友在國外購物會碰到很多“中國製造”,但即便知道是“中國製造”他們還是會願意把這些出國轉了一圈的商品帶回家,一是因為在國內這種商品可能根本買不到,而是因為即便可以買到,也要比國外的價格貴。
  這説明中國企業對外和對內不同的態度,總以為出口做的是大生意,而國內市場的需求是相對低端的。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拉動內需,有關部門也肯定會為拉動內需&&一系列配套政策,專注於出口的企業有沒有關注到這種變化,有沒有已經開始着手準備了呢?13億人口的需求一旦被啟動,其能量很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看看汽車企業和家電企業今年的故事吧,分別受益於購置稅減半、家電下鄉的政策,國內訂單已經讓他們忙不過來了。
  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重要的組成部分,出口也將繼續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添磚加瓦,但在國外市場的門檻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的製造企業不妨考慮“兩條腿走路”,精耕細作身邊的市場。
  相關稿件
貿易保護倒逼中國製造業脫胎換骨 2009-11-09
中國製造業亟待産業升級 2009-09-23
“中國製造”將逐步走向“中國創造” 2009-09-22
馬雲和電子商務能拯救中國製造業? 2009-09-17
“中國製造”,開啟通往世界市場的大門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