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需要增加消費性投資
    2009-12-03    作者:儲著勝    來源:證券時報
    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我國政府及時啟動了4萬億投資計劃,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進一步凸顯。但投資所隱藏的風險也同樣不可忽視。投資過度膨脹不僅會擠佔消費的增長空間,而且還會導致産能過剩、重復建設和銀行信貸風險等一系列不良後果。因此,注意投資規模和節奏的控制、強化投資效果的考核、加強投資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從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角度看,擴大內需並協調好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係是重中之重。去年以來投資在內需之中的比例大幅增長只是應對世界經濟危機、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一時之選,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就投資而言,實際上有很多類型,比如有些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有些是增加和更新産能的,有些則和居民消費直接相關。
  居民消費的增長一方面取決於居民的實際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則受制於消費産品和服務的供應能力。目前我國居民消費水平偏低,應該説和這兩方面能力不足都有關係。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國消費品雖然總體狀態已經由“短缺”變成了過剩,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消費者的産品消費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滿足,實際上結構性的“短缺”仍然存在;至於服務消費方面,供應不足的現象就更為明顯,“上學難”、“就醫難”、“出行難”等等就是最好的説明。
  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居民生活正在進入一個全面躍升的階段,居民産品和服務消費將呈現上層次、多樣化的特徵,人們在追求物質滿足的同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升級,客觀上要求投資部門在進行投資安排時,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一發展趨勢,相應提高能夠增加消費産品和服務的項目投資比例。
  未來投資要把重點放在第三産業上。第三産業是“製造”服務的産業,很多項目都是和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力發展這一産業,既可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還能使居民的消費需求得到更加全面的滿足。而要徹底改變目前該行業發展相對落後的面貌,首先需要政府部門取消一些行業的進入限制、降低一些行業的進入門檻,使更多的民間資金能夠投入其中。目前金融、通信、醫療、教育等方面就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此外,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也非常重要,因為第三産業更加適合中小企業進入,只有有了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競爭,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服務産品供居民選擇、使用。
  增加農業方面的投資也非常重要。農業不僅生産糧食,還為許多消費品提供原材料,和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要想保持居民生活的穩定,農業的發展就需要跟上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步伐,為此,對農業的投入就要加大。而農業的現代化就更以足夠多的投資為前提。
  投資在作為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一種特殊手段運用以後,其整體規模和內部結構的調整是必然的。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投資再也不能以“鐵公基”作為主攻方面了,應該把重心逐步、有序地轉向和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和領域。通過投資內部結構的調整,來順應投資和消費之間的關係變化。只有這樣內需的擴大才會有堅實的基礎。
  相關稿件
年末掘金消費類行業 2009-11-27
汽車金融 中國汽車消費助推力 2009-11-27
陸文俊:大消費周期品種將成為上漲主力 2009-11-27
玉器消費市場將出現兩極分化 2009-11-27
召回制度維護的是消費者的人生權益 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