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報道,中國政府日前推出了一系列“中國製造”的全球廣告,在CNN等國際主流媒體上購買時段播放,目的在於打造與鞏固“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上的聲譽。這是我國政府之前從未有過的品牌宣傳活動,其發布動機和可能取得的效果,自然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 在目前中美以及中歐之間貿易摩擦日趨頻發的時段,推出“中國製造”的全球廣告無疑會被視為通過一種迂迴途徑,以改變各國政府和消費者對於中國産品是以低價低質而贏得市場這一不利印象的重要手段,而在廣告中所強調的全球合作共贏、中國製造帶來全球利益等觀點訴求,則會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中國産品建立更為健康而積極的全球形象,從而爭取在各種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中贏得更多國際輿論的支持。 長久以來,我國的産品生産企業習慣性地秉承着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點,在如今全球化的時代,這一思路早已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相比之下,“好産品也要靠吆喝”是更適合企業面對全球競爭積極拓展市場的一種戰略思路。在日益嚴重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面前,中國企業同樣也面臨着被動和主動的兩種選擇,以往中國企業總是採取被動應對策略,在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中表現並不積極,甚至還因為訴訟花費高而放棄有關仲裁,最終令裁定的高額關稅使自己企業的發展遭遇重大挫折。 在經歷了多次類似的沉痛教訓之後,現在的中國企業在應對兩反的問題上相對表現積極了許多,但多數企業依舊是採取被動應對的策略,對於通過提升自己的企業和産品形象,避免遭遇兩反訴訟的問題上重視不足。在如今我國與美、歐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日益頻繁的情況下,企業即便採取了主動應訴的策略,相關的費用支出也將大幅增加,而最終效果卻無法獲得保證。因此,採取積極主動的策略,打破以往的中國製造僅僅依靠價廉取勝的國際印象,在現在的這種時點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一種必要手段。 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政府此次推出
“中國製造”的廣告,正是幫助中國企業樹立全新國際形象的明智之舉,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彰顯了政府在國力增強之後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而其中所宣傳的中國製造帶來的是全球利益共享的觀點,對於消除其他國家的民眾認為中國出口帶來的是本國的就業下降和利益損失的錯誤認識,幫助其他國家政府儘早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減少未來的貿易摩擦都有着相當重要的意義。 問題是,除了政府積極主動的營造良好的中國製造形象之外,有關的企業應當更為主動和積極的在各方面樹立自身的企業和産品形象,着力於提高産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使中國製造在國際上物美價廉的印象不再成為低價傾銷的代名詞和反傾銷及反補貼的藉口。這樣,即便未來中國的匯率制度因各種原因而有所變動,有關出口企業的風險和困難也能下降到一種可以承受的程度,這對中國未來的出口轉型,整體經濟發展結構的優化調整,同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係東航金融註冊金融分析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