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抑”字難解産能過剩問題
    2009-11-30    作者:王維波    來源:中國證券報
    30年前,“短缺”是社會的基本現象,幾乎沒有不短缺的東西。而30年後的今天卻反過來了,“過剩”成為普遍現象,除了勞動力外似乎沒有什麼東西不過剩。而且這種過剩還在加劇,因此政府一再地想辦法抑制這種過剩。這次,列出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六大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並要採取嚴格措施抑制其它産能再進入。
  其實,産能過剩在很多行業存在,僅僅化工行業就有數不清的商品過剩,純鹼、燒鹼、聚氯乙烯、黃磷、磷肥,還有尿素、電石、甲醇,等等。這也不是第一次抑制産能過剩了,但效果似乎並不佳。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形成産能過剩的原因是系統性、體制性的,單憑一個“抑”字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除了“抑”之外還必須從其它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首先,在現階段,投資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多年來,投資是拉動我國GDP增長的首要因素,而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就是擴大投資,今年前三季度投資在經濟增長中起到了決定作用,對GDP的貢獻達7.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為4個百分點,而出口貢獻卻是-3.6個百分點。
  投資中除了與民生相關的項目以及基礎建設項目外,眾多項目更多的是與擴大産能相關。如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化工協會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磷肥行業投資增長74.3%,農藥行業投資增長31.5%,塗料行業投資增長36.6%,橡膠(資訊,行情)行業投資增長31.7%等。
  其次,各級政府對投資有着天然的衝動和偏好。因為通過投資可以快速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比如“招商引資”在一些地方都是頭等的工作。另外,形象工程、標誌工程在一些地方也存在。
  再次,雖然認識到擴大消費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但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因為促進消費的前提是增加居民的收入,而增加居民收入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效。至於出口,自發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出口受影響較大,儘管政府或企業可通過自身努力爭取使出口局面好轉,但出口要真正復蘇,關鍵還是在於外部需求因素。
  從這些原因看,投資衝動有着體制和現實的原因,因此“抑”只能保一時效果,而難以長遠見實效。
  筆者認為,如果從另一些角度採取一些措施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從環保、保證或提高勞動者福利等角度,制定政策並嚴格執行的話,大幅提高其生産成本,落後産能在競爭中就會自然被淘汰,新進入者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也只能望而卻步。
  現實中,有很多落後産能仍在生産,這種現象既然存在,肯定有其存在的基礎或者説它適應了社會的某些需要——這就是較低的價格適應了社會一部分消費者的需要。而它所以能生産低價格的産品是因為其成本低,成本低包括兩大方面的因素:一是環保措施通常沒有到位,危害環境,如污水、廢氣、廢渣甚至有害物質等的排放處理不符合標準甚至嚴重超標。二是壓低勞動力價格,利用目前勞動力過剩的情況,不僅在勞動保護、保障方面沒有或很少投入,甚至連基本工資都壓到最低,更不用説加班的補償了。
  因此,如果相關部門能嚴格執法,特別是環保方面堅決依法行事,要求相關企業必須有足夠的投入用於環保;同時,對職工的勞動保護、各種保障和福利以及最低工資等,都必須制定相應法律法規並要求企業嚴格執行。這樣,企業的成本就會有較大的上升,不可能再以過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自然就會敗下陣來,從而被市場淘汰。除了需要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外,在執法方面也必須不斷完善。
  相關稿件
法國研究機構:全球石油工業産能過剩 2009-11-27
産能過剩導致行業內惡性競爭 2009-11-23
鋼材産能過剩其實是個“紙老虎” 2009-11-13
我國鋼鐵業産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 2009-11-04
産能過剩頑疾非根治不可 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