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供需失衡”正是壟斷的結果
    2009-11-26    作者:張貴峰    來源:武漢晚報
    就近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的天然氣短缺現象,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其根本原因在於天然氣需求旺盛導致的供需失衡,並非壟斷導致。(11月24日中國廣播網)

  天然氣需求旺盛導致供需失衡,於是出現“短缺現象”,這當然是一個事實。但是,進而將之視為“天然氣短缺”的根本原因,並與“壟斷”撇清關係,顯然又不符合事實。因為“供需失衡”亦不過是“短缺”一個表象,完全談不上是“根本原因”。而“供需失衡”本身正是壟斷造成的。
  以另一項人們司空見慣的短缺現象——火車票“一票難求”為例,説它是“需求旺盛導致供需失衡”帶來的,當然並不算錯,但這一“供需失衡”本身又是什麼造成的呢?——如果鐵路行業是高度開放、充分競爭,而非高度壟斷的,火車票的“供需失衡”可能長期存在嗎?
  眾所周知,市場競爭機制的一個最大優勢在於它能通過無形之手,自發地調節市場供需關係,使之保持總體的平衡。而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供需失衡長期無法得到矯正,那只能説明這一市場已被壟斷,市場競爭機制已經因人為地阻隔而失靈了。眼下我們的天然氣市場正是如此,少數幾家寡頭不僅壟斷着天然氣的勘探開採,而且也控制着它的輸送、配給等各個環節,其他投資者根本無緣進入、參與競爭。
  這些年我們十分熟悉的“電荒”、“油荒”、“地荒”現象,背後事實上都無一不打着深深的壟斷烙印。在“短缺”籠罩之下,整個市場不可避免地成為壟斷者易於操控的賣方市場,價格自然只能由其單方面説了算。隨之而來,畸高的壟斷經營成本和利潤,也就輕而易舉地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其實,我們並不簡單地一律反對“價格往上走”,只是反對壟斷脅迫下的“需大於供”和“往上走”,因為這並非真實的市場化價格信號。受制於這樣的“往上走”,不僅正常的市場競爭將被扭曲、破壞,而且消費者的消費權利也將被不斷蠶食、盤剝。這正像哈耶克所説的:“就一個競爭社會而言,依賴於這樣的事實:若某人拒絕滿足我們的願望,我們可以轉而與另一人談判。但若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壟斷了我們命脈的權威,我們就只能寄希望於他的仁慈了。”
  相關稿件
烏克蘭削減明年俄天然氣進口量 2009-11-26
天然氣緊張是故事還是事故? 2009-11-24
張國寶:天然氣緊張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 2009-11-24
中國為何出現“天然氣荒”? 2009-11-23
天然氣荒背後是否有逼宮漲價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