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格力狀告廣州市財政局一案開庭後的第九天,格力又打出了與廣州市財政局官司的第二張牌。該案的代理律師谷遼海昨天寄出了一份申請查處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違法採購負責人的申請書。 根據格力在申請書中提出的第一項主張,要求主管部門對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按照2151.1887萬元的中標金額,處以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罰款”,僅此一項,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被要求承擔的行政處罰最多將超過215萬元。此外,格力還要求就“高出400多萬元的違法事實、招標文件中指定品牌採購的內容、未能披露評審專家信息的行為、未能依招標文件所設定的標準和法定評審程序的要求進行評審的違法行為”等對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予以行政處罰、並對相關人員施以行政處分。 廣州格力公司的法務經理陳勇昨天告訴記者,他們目前已經把這樁官司全權委託給了律師處理,提交投訴書也是他們行動的一部分。他同時&&,格力對狀告廣州市財政局的官司將繼續進行。
競標“得而復失”引發格力告政府
陳勇所説的官司已經於本月2日下午在廣州天河法院開庭,原告是廣州格力空調公司,被告則是廣州市財政局。官司起源於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一年前的一次中央空調採購招標。據廣州格力方面的人士向記者介紹,番禺中心醫院去年委託廣州市政府採購中心組織空調採購,廣州格力參與了競標。同年11月4日,廣州格力得到消息稱自己已成為預中標供應商,隨即開始準備相關材料履行手續。但半個月後正式公布的中標公告卻顯示,中標供應商是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格力意外出局。格力得到的原因是,其投標文件不符合規範,屬於無效標書,無法中標。對此格力方面&&,他們的標書確實有一些表述上的問題,但他們在此前的第一輪專家評審時已經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釋,並得到了專家的認可。“現在最終評審時怎麼又把這些小毛病揪出來了呢?”廣州格力告訴記者,他們的投標價格是1707萬元,而最終中標的廣東石化報價為2151萬元。“僅僅因為標書中的一些小毛病,政府就寧願多花400萬元納稅人的錢去採購別家的産品嗎?”隨後,廣州格力向番禺區財政局和上一級的廣州市財政局進行了多次申訴、行政復議等,但都無法改變結果。最終,廣州格力選擇了利用法律手段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
“不選對的、只選貴的”?
事實上,很多業內人士都知道在招標中有“不符合打*號的要求,即可直接廢標”的規定,而此次格力的標書中恰恰在打*號的項目上出現了瑕疵。番禺財政局的這種做法也被網上支持格力“告官”的網友斥為“不選對的、只選貴的”。由於涉及政府採購中最敏感的問題,這次政府採購被很多人認定存在“貓膩”。不過美的空調在側面回應這一事件時則&&,價格並不是決定政府採購的唯一因素,而是要綜合考慮。美的更是回應稱,“他們在以往中的標裏就沒有價格比別人高的時候嗎?” 但也有專業人士&&,既然有了這條規定,那麼就應該嚴格執行,不能因為其他因素就對某些投標者“網開一面”。廣州市前人大代表、廣州大同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永平也指出,外界不應該都把目光集中在400萬元的價格差距上,他認為格力競標失敗的責任不在政府而在格力自己。“格力本身的標書製作不規範而導致財政局無法選擇它,不得不多花400萬元去選擇另一家的産品”。
官司是“格美較量”升級版本?
儘管法院官司還沒有結果,但番禺中心醫院的中央空調工程早已經完工投入使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格力的官司是贏是輸,實際都已經扭轉不了競標失敗的現實。不過有記者在實地探訪番禺中心醫院時發現,中標的廣東石化自己並沒有空調産品,醫院裏安裝的實際是美的和大金的産品。這不得不使人們對格力打官司的背景産生了聯想。 格力和美的,兩家同處於珠三角地區的空調巨頭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空調市場的雙寡頭,在國內主要家用空調市場中,格美兩家已經佔據了七成左右的份額。而也正是因為空調市場的品牌高度集中,曾經混戰的空調市場基本已經成為格力和美的兩家單打獨鬥的戰場,這也使得近兩年來格美兩家的市場較量逐步升級。
格力總部對官司反應低調
由於一邊是企業,一邊是政府,這個發生在廣州區級法院的官司立即被外界貼上了“民告官”的標籤而引起了全國範圍的關注。不過與高調拿起法律武器狀告政府部門的廣州格力公司相比,位於珠海的格力電器總部對這一案件明顯低調了很多,更多的情況他們還是希望記者向廣州格力了解。記者注意到,格力總部似乎還是希望這樁“企業告政府”的官司始終局限在廣州格力這個分公司的層面。記者昨天向廣州格力方面提及起訴廣州財政局前是否與總部進行過溝通時,對方也明確&&這種官司不需要與總部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