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11-12 作者:邱林 來源:中國經濟網 |
|
|
力拓公司11月9日對外透露,該公司仍將按計劃於12月5日與必和必拓公司簽署最終協議,將在2010年建立鐵礦石生産合資企業。分析人士指出,一旦力拓和必和必拓組建合資公司成功,將進一步壟斷世界範圍內的鐵礦石資源,同時,在爭奪話語權方面,參與談判的鋼鐵企業將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尤其對並未參股澳大利亞礦山的中國鋼鐵企業將尤為不利。(11月12日《國際金融報》)
在中國鋁業(601600,股吧)公司今年6月擬注資195億美元並購力拓失敗後,必和必拓試圖通過強行與競爭對手力拓合資,重新奪回鐵礦石産量全球第一大公司的寶座。現在,必和必拓如願以償。對於“兩拓”即將成立的合資公司,雖然雙方均強調今後鐵礦石營銷仍採取“分開操作”,但其整合資源、加強集中程度、提升在全球鐵礦石市場中掌控能力是一脈相承的。 佔據全球鐵礦石供給量70%的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家礦業巨頭中的兩家合二為一,合計超過全球鐵礦石供應量的50%以上,産量超過4億噸。而2008年中國的總進口量也只有4.4億噸水平。主要資産同在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和力拓這兩位“同門兄弟”,不管自身怎樣&&“不會影響鐵礦石機制和價格”,但壟斷已經成為事實。 確切地説,“兩拓”結盟是中國鋼企的大敵。目前中國約40%的鐵礦石依靠“兩拓”供給,因此,中國鋼鐵企業是最不希望看到“兩拓”結盟的,其原因正是擔心他們結盟後可能帶來的國際鐵礦石貿易壟斷。當初中鋁(601600,股吧)擬投資並購力拓,其目的,一方面可以擴大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礦業資産,另一方面就是試圖阻止必和必拓和力拓聯手。 這場以中國市場為誘因的“兩拓”合資一旦成功,它們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必將借助超級壟斷來強化自己在鐵礦石談判中的地位。由於“兩拓”結盟,其市場游戲規則可能會改寫,即過去我們面對多個談判對手,迴旋餘地更大,而現在變成面對必和必拓+力拓以及淡水河谷兩家談判對手,可用來砍價的手段將會越來越少。 過去,中國鋼鐵業的鋼鐵産量只有一兩億噸,國産鐵礦石基本能夠滿足內需,因而對於國際鐵礦石市場關注較少,特別是對國際鐵礦石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或並購感受更小。隨着中國鋼鐵産量逐漸增加,年産量已達6億多噸,鐵礦石需求也隨之大增,導致現有50%以上的鐵礦石依賴進口。 而對於中國鋼企來説,原料嚴重依賴進口就像戴上了緊箍咒一樣,受制於三大礦業巨頭。鐵礦石價格輪番上漲。2000年至2007年,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上漲164%,鐵礦石供貨商平均利潤為57.9%,而鋼鐵價格上漲産品只有60%。由於中國企業對鐵礦石的強烈需求導致國際鐵礦石價格上漲幅度遠高於鋼鐵産品,而國際市場上鐵礦石巨頭的高度壟斷,大大壓縮了鋼鐵生産企業的利潤空間。 “兩拓”近日透露,它們將要求把2010-2011年度的鐵礦石價格上調30%-35%,扭轉2009-2010年度鐵礦石降價33%的局面。這樣,中國鋼鐵企業所堅持的“中國價格”模式恐怕更難得到認同。同時,按照以往的經驗,鐵礦石談判過程中,如果“兩拓”聯手推動鐵礦石價格大幅波動,那麼,國際市場環境將更加惡劣,鋼鐵行業後期運營風險將加大。 鋻於此,目前也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鋼企應該在談判中像去年一樣,尋找新的突破點。好消息是,目前最新的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和烏克蘭成為中國前五大鐵礦石進口來源國,其中,南非、烏克蘭等國以現貨形式的進口量增幅達到144%和91%。而這似乎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對“兩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業巨頭的依賴。 作為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在國際鐵礦石市場的風雲變幻中,中國鋼企必須積極地收購海外礦産以提高自給度,也就是説,除了加大國內的鐵礦石生産,增強自給自足能力外,中國鋼企還要走出去,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上佔有更多份額,像世界許多大鋼鐵企業一樣,建立自己的國際鐵礦石開採能力,延伸企業的産業鏈,並在今後的鐵礦石國際定價談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變目前被動接受由幾大礦業巨頭主導國際價格的局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