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11-10 作者:楊麗花 來源:證券時報 |
|
|
近日,貿易保護再度升溫。5日美對華輸美油井管徵收最高達99.14%的反傾銷稅;6日中國商務部對美國汽車産品發起“雙反”調查;同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初步裁定對從中國等國進口的銅版紙等産品徵收“雙反”關稅。中美商貿聯委會上雙方一致承諾“共同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不&&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僅僅一週時間,距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也只有十天左右,貿易摩擦又重新升級。 中國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商務部據計,今年前三個季度,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産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為102億美元,調查案件數量及涉案總額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9%和125%。其中,美國對中國發起14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達58.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639%。 奧巴馬訪華能否解決中美貿易糾紛,還不得而知,但雙方共同努力化解分歧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從長遠來看,貿易保護主義不利於經濟恢復和發展,結果是兩敗俱傷。中國單方的努力無法抑制住貿易保護的升溫,有人把問題的解決寄希望於奧巴馬訪華。筆者的一位朋友就職於一家外資諮詢公司,服務內容包括與貿易相關的特別調查和訴訟支持服務。自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外資企業的業務受到影響,而他們的業務卻是不斷增加。這位朋友的忙碌中,也讓人感覺中美貿易摩擦不會那麼容易結束。 這位朋友正在做哪個行業的商業調查,作為商業機密,不便透露。但是至少表明,外企仍然在中國進行商業調查,以蒐集證據和藉口,這些在明天都極有可能演變成我國産品即將遭遇的另一起貿易保護案。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形勢是深層原因。而各國政府面臨的國內經濟、政治的雙重壓力才是政府最終確定貿易保護政策的直接原因。國內經濟、政治的壓力來源就是各個行業、企業對與國外産品競爭中,對自身環境感到不滿意和難以維繫。企業自身的生存、行業發展以及企業員工都面臨困境,他們需要通過打擊國外競爭者改變這種狀況。打擊對手需要政府的支持,於是在各方面給政府施加壓力。政府面對國內經濟的大局,也會本能地保護本國産業。 但是具體來講,這些所謂的保護性政策都是自下而上的傳達。政府面對國內的壓力,衡量各方面權益後作出是否實施和在什麼時間實施對本國該行業的保護。 貿易保護主義會不會持續下去?目前看,很多外資企業或是行業組織都在積極推動政府實行保護政策,國內經濟、政治的壓力繼續上升,而各國政府有沒有能力和決心抵擋住這些壓力,各國政府在貿易保護問題上能不能達到共識、找到解決方案是問題的關鍵。對我國企業而言,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政府之間的談判和協商上,多方應對才是硬道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