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通脹預期經濟不宜加速過猛
    2009-10-28    張永軍    來源:中國證券報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今後幾個月,要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係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為明年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按照筆者的理解,在當前形勢下管理好通脹預期,避免通脹預期轉化為現實的價格上漲壓力,重點是要保持經濟穩定較快增長,適當調整需求結構。

  經濟近期不宜加速過猛

  2008年四季度以來,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政府&&了刺激經濟一攬子方案,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些政策措施在抑制經濟過快下滑和價格總水平下降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加之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在具體執行時力度上有些過於寬鬆,節奏上信貸投放有些過於急促,使得貸款餘額和貨幣存量增長率迅速提高。在這種背景下,社會公眾的通脹預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強化。因此,國務院強調將處理好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管理通脹預期之間的關係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非常具有針對性。
  宏觀經濟理論表明,價格水平的變化由總供求的平衡狀態決定。由於在實際經濟運行中,總需求決定了實際産出水平(尤其是在總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總供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潛在總産出的約束,因此,價格總水平變化率由實際産出水平與潛在總産出的偏離程度所決定。當實際産出水平低於潛在總産出時,價格水平趨於下降;當實際産出水平高於潛在總産出時,價格水平趨於上升。進一步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加速度由經濟增長率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程度所決定:當實際經濟增長率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時,價格變化率趨於降低;當實際經濟增長率高於潛在經濟增長率時,價格水平趨於提高。
  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面對的情況是,經濟增速明顯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9%左右)並持續下降,價格總水平下降並且下降幅度逐漸加大,因此在當時的情況下,國家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是完全有必要的。從執行的效果來看,我國GDP季度同比增長率從一季度的6.1%提高到二季度的7.9%,三季度進一步提高到8.9%,經濟增速的快速提高,使得經濟增長率已經從明顯低於潛在經濟增長率提高到接近於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水平。與此相對應,價格總水平下降的幅度也開始收窄,隨着從經濟增速提高到價格變化之間的傳導效應進一步顯現(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時滯),反映我國價格總水平的主要價格指數同比將由下降轉為上升,價格上漲的潛在壓力開始逐步蓄積。
  在上述背景下,筆者以為,要管理好通脹預期,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就要從前期促進經濟加快增長及時向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轉變。作出上述判斷的依據是,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已經達到8.9%,接近潛在經濟增長率。由於我國經濟在二季度加速增長的勢頭很強,GDP季度環比折年率達到16%左右,三季度環比折年率在10%左右,仍然在加速增長,這將會對未來兩、三個季度我國同比增長率起到推動作用。從目前情況來看,四季度甚至到明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同比增長率有可能繼續加速,達到9%以上甚至突破10%。近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朗潤預測”項目組匯集了國內21家研究機構關於四季度經濟增長的預測結果,平均值高達10.6%。如果達到這樣的增長率,就説明我國經濟增長率將超過潛在增長率。因此,在短期內,我國促進經濟加速增長的必要性已經不像前期那樣迫切。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國主要價格指數能夠很快從環比下降轉為上漲,正是得益於GDP環比折年增長率迅速提高的影響。為了管理好通脹預期,就有必要將經濟增長率保持在接近於潛在經濟增長率上下,近期更需要關注的是不要使經濟加速太猛,避免使得通脹預期進一步強化。在經濟運行態勢已經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對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進行適當調整,既具必要性,也具備可行性。

  合理調整財政與貨幣政策

  管理好通脹預期也需要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消費價格上漲的勢頭要明顯弱於工業品價格和生産資料價格上漲的勢頭。9月份,消費價格環比折年率接近3%,工業品價格超過5%,生産資料購進價格更是接近9%,這意味着通脹預期將更多地體現為部分工業品價格和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
  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我國近期需求結構的變化有密切&&。自2008年底我國推出4萬億的投資計劃以來,我國固定資産投資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33.4%,按照支出法核算,在三大需求中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7.3個百分點,遠遠超過消費4個百分點的貢獻,出現了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對GDP達116.9%這樣罕見的高貢獻率。
  在對經濟增長形成強有力拉動作用的同時,投資的快速增長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從對價格走勢的影響來看,表現為對部分生産資料的需求增長偏快,在國際因素與國內需求共同影響下,這些産品的價格出現了較快上漲。如果説到目前為止,投資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彌補外貿出現大幅度下降的話,隨着外貿出口降幅的明顯收窄並且有可能在年底前後轉為正增長,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將明顯減弱,甚至有可能轉為正面影響,對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依賴性就會減輕,也就有可能適當降低投資的增長率,使得消費、投資和出口朝着更加均衡的格局調整。
  通過對需求結構的調整,相應地也就會對産業結構産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産業結構得到調整。這會表現為一、二、三産業關係的更加協調,也表現為輕重工業關係和工業內部行業結構的更加協調。
  為了實現上述調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要相應進行適當調整,筆者認為,明年財政政策不宜再加大政策力度,在支出結構上應適度控制用於投資的支出,加大對居民轉移支付,加大對公共服務體系的投入,加大對社保體系建設的投入,在擴大消費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貨幣政策應當合理控制貸款規模,將貨幣供應量增速控制在適當水平,在此基礎上適當壓縮中長期貸款比重,加大對企業短期融資的支持。通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和合理搭配,適應穩定增長、調整結構的要求。(作者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相關稿件
管理好通脹預期還需引導和化解 2009-10-28
通脹預期管理的焦點是什麼 2009-10-28
通脹預期下如何念好“理財經” 2009-10-28
“通脹”將成基金四季度投資主線 2009-10-27
[關注]決策層對通脹預期表態耐人尋味 200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