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10-21 作者:張明 來源:中國金融網 |
|
|
在2009年第3季度的外匯儲備數據出來之前,關於第3季度的熱錢流動方向與規模,市場上存在激烈爭論。有觀點認為,2009年8月的外匯佔款增加額僅為1188億人民幣,遠低於2009年7月的2205億人民幣。用“外匯佔款增加額-貿易順差-FDI”的方法來計算,則2009年8月存在58億美元的熱錢流出。這種觀點認為,從2009年8月起,熱錢流入中國的趨勢可能逆轉,至少流入規模會顯著放緩。背後的原因包括中國資産價格估值過高,信貸緊縮可能造成資産價格向下調整,從而對熱錢失去吸引力。 然而,最近&&的數據證明這種觀點存在偏差。首先,2009年9月的外匯佔款增加額猛增至4068億人民幣,創下自2008年4月以來的新高。其次,如下圖所示,根據最新披露的第3季度外匯儲備數據,用“外匯儲備增加額-貿易順差-FDI-匯率變動造成的估值效應”的方法計算,則2009年7、8、9月的熱錢流入規模分別為251、37與308億美元。2009年第3季度熱錢流入規模合計為596億美元,儘管略低於第2季度879億美元的流入,但絕對規模還是相當大的。再次,熱錢在2009年第2季度與第3季度持續流入,已經明顯形成了新的趨勢。預計在2010年下半年之前,熱錢流入的趨勢很難改變。 如果説2009年第2季度刺激熱錢流入的主要動力是資産價格上漲預期。那麼從2009年第3季度起,人民幣升值預期捲土重來,可能重新成為刺激熱錢流入的主要動力。自2009年下半年起,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壓力紛至沓來。美國輪胎特保案、歐盟無縫鋼管案不過是冰山之一角。G20匹茲堡峰會、G7意大利峰會等國際多邊論壇,則重新將國際收支失衡與人民幣匯率低估作為討論焦點。貿易保護主義壓力總是與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密切挂鉤的,而如果人民幣升值壓力成功轉變為人民幣升值單邊預期,那麼在未來將有更加洶湧的熱錢流入中國。 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下的熱錢流入,如果不能被央行通過發行央票、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等方式徹底沖銷,就會加劇國內的流動性過剩。儘管下半年人民幣信貸政策有所收緊,但9月份人民幣信貸數據的反彈表明,央行並未打算徹底收緊貨幣政策。與歷年同期相比,2009年下半年的人民幣信貸依然寬鬆。充裕的國內外流動性短期內不會大量進入商品市場,因為實體經濟的投資機會不多。因此,從宏觀框架來看,流動性必然會流入資産市場,從而進一步推高資産價格。 相比於股價,我們對2009年第4季度與2010年上半年沿海大城市的房價上漲更加樂觀。支撐房價上漲的理由包括:充裕的流動性、2008年下半年與2009年上半年開工不足造成的供求缺口、被開放商與機構投資者誇大的通貨膨脹預期,以及政府試圖通過刺激房地産投資來取代政府主導投資。鋻於目前沿海大城市房價已經存在泡沫,則未來的房價上漲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風險。我們要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