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房改能否修正“壞的市場化”
    2009-10-19    作者:馬龍生    來源:證券時報
  據媒體報道,一個以住建部副部長齊驥牽頭,住房公積金監管司、住房與改革發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關司局一把手參與的調研小組,已開始調研十年房改的得與失。“目的在於謀劃下一步住房制度該走一個什麼樣的模式。”住建部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自此,從去年6月份以來一些專家學者不斷提出的“二次房改”,終於引起了高層的注意。此次房改路徑將會從住建部調研開始,而後可能會由國務院出面設立住房改革協調小組來統一部署。
  二次房改呼聲日久,卻一直限於民間。本次官方做出正式回應,説明政府意識到房改之後,目前的住房制度尚存許多問題,意味着官方將對此做出階斷性總結與修正。這不僅對於呼籲者來説值得欣慰,對於中國的經濟、社會來説,也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
  而從官方回應的背景來看,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從“保增長”向“調結構”的轉折中,房地産市場程度不同畸型發展而導致的房價過高,已經對其它市場的消費形成強大擠壓;“土地財政”的巨大推手作用,不僅使政府陷入土地升值與遏制炒作的兩難境地,也使招拍挂“價高先得”的競爭公平,成為提前透支未來、“最不可持續發展”的載體。此外,目前商品房市場的價漲量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房地産市場本身的猶豫、觀望心態,給聯動性很強的房地産業發展面臨風險,影響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以此來分析,官方此時此刻回應二次房改,並非心血來潮,應被視為具有一定戰略針對性。
  前幾年,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有過“好的市場經濟”與“壞的市場經濟”之説法,而二者的區分就在於“是否建立了公正、透明的規則”,而不是那種市場至高、無論市場如何運行都是對的。現在,不管反對還是支持二次房改者,都認為“市場化方向不能改變”。既然在市場化大方向上高度認同,那所有的爭論,就只能是對當前房地産到底是“好的市場化”與“壞的市場化”之爭了。因此我個人認為,二次房改,不應該只致力於解決中低收入者買不起房、僅從公益缺位的角度做出修正,還應有更深、更遠的目標,那就是明確地認識並解決住房制度存在哪些“壞的市場化”問題。
  從建立公正、透明規則來區分“好”與“壞”來看,目前房地産“壞的市場化”表現還有不少。從大的方面説,房改以來,地價不斷上漲,土地作為生産要素開始參與社會再分配,但是國土資源的再分配價值、方式、轉移等關鍵問題,法律始終比較原則、籠統,多由部門或地方規章來解釋和規範,執行中具有不小彈性空間。再比如,城市改造過程中,一些基層政府與從事“三通一平”等基礎開發的企業扯不清關係,拆遷補償標準直接決定着開發商的開發成本,被拆遷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和誰談判。從小的方面説,開發商的違規成本太低,消費者很難與之博弈……
  儘管住房制度與房地産市場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二者又確實密不可分。解決了後者,可以有效地推動前者。因此,筆者期待二次房改能夠從解決“壞的市場化”入手,給公眾帶來更深、更遠的效果預期。
  相關稿件
一次房改尚未成功,二次房改何必着急 2009-08-27
14位專家聯名上書建議二次房改 2009-08-26
應盡快啟動“第二次房改” 2009-08-12
李稻葵:必須進行第二次房改 2009-07-29
住房體制存在缺陷 專家呼籲啟動"二次房改"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