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加息暫非主流
    2009-10-09    作者:中證證券研究中心 徐建軍    來源:中國證券報
  10月6日,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宣布將基準利率提高0.25個百分點至3.25%。澳元加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對目前經濟形勢仍不樂觀的主要發達經濟體來説,加息還是一種奢望。
  澳大利亞央行加息是有底氣的。本輪金融危機以來,該國經濟萎縮程度遠較美、日、歐元區小,僅在去年末出現過-2.81%的環比年化負增長,其他時間一直保持正增長,今年二季度的環比增長率甚至達2.49%。同時,危機中該國失業率上升幅度較小,低於6%的失業率為宏觀經濟政策留出了足夠的空間。而且,該國房地産價格在今年以來是正增長的。於是,在上周發布的8月零售、房地産、銀行抵押貸款等數據全部上漲,就業出現好轉、消費者信心指數上揚的形勢下,澳大利亞央行宣布加息。
  從歷史上看,澳大利亞央行也有率先加息的先例。在本世紀初的那輪衰退中,當其他國家還在無奈中降息時,澳大利亞在2002年5月8日率先加息25基點。一年半以後,英國步其後塵,美國到兩年後才出手,歐元區就更靠後了。
  從澳元明顯的商品貨幣特徵來看,澳元加息能使其堅挺,堅挺的澳元推動美元走軟,促使大宗商品價格走強,澳大利亞和澳元將進一步受益。目前,礦産資源的需求彈性並不大,澳元走強後該國礦産出口競爭力所受影響較小。相反,以澳元標價的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有助於降低通脹,增加國民福利。
  當然,加息也是有風險的。2002年5月加息後,澳大利亞GDP環比增長率就出現明顯下滑。這种經濟下滑風險是目前中國、美、日、歐元區等主要經濟體需要極力規避的。那麼,澳元加息刺激美元走軟,大宗商品價格會不會狂飆猛漲以至於把剛剛步入復蘇通道的各國推入滯脹境地?不儘然。從長期看,美元走軟固然意味着大宗商品的走強,但節奏上並不同步。從本世紀初的經驗看出,原油、銅在美元指數走入下降通道2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後,才進入快速上漲通道,在此之前一直處於橫盤或小幅上漲階段。復蘇初期仍處於低位的需求和高位的有色金屬庫存也為這一趨勢做了現實的注腳。
  今後幾個月,不排除韓國等小經濟體開始進入升息通道,但主要經濟體更可能採用數量收縮手段而非加息來逐步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退出”。在更大可能性上,各主要經濟體還將維持現有的經濟刺激政策半年以上,大宗商品的價格也並不會因此立即狂飆。對中國來説,繼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是較為明智的選擇,有利於早日實現經濟的真正復蘇,從而回歸常態化的貨幣政策。
  相關稿件
澳元産品表現搶眼 QDII收益率曲線下滑 2009-06-26
澳大利亞政府公布420億澳元經濟刺激方案 2009-02-04
降息預期令澳元疲軟衰退刺激美元需求 2008-12-02
澳大利亞:飲酒多宿醉 年花費4.37億澳元 2006-12-18
澳大利亞:飲酒多宿醉年花4億澳元 200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