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一些時候,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難拒政府的盛情,頻頻成為地方政府的座上賓,春城、蓉城都留下了馬雲的大手筆投資,這個互聯網的重要人物,代表了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 馬雲究竟拯救了誰? 很多人因此獲得了工作。2009年度網商發展研究報告認為: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國網商數量已經擴大至6300萬。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01688.HK)公布的2009年半年報顯示,其B2B平台已經擁有近4300萬的註冊用戶,因此獲得就業機會的人更多。在淘寶,一個擁有四個皇冠店舖的掌櫃,有6個在線的“店小二”幫忙同時打理生意,這背後,通常可能是一個運作完整的貿易公司,有專門負責接單的人,有專門負責發貨的。 這些,都是馬雲們創造的就業機會。 馬雲大可以偷着樂了,他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幫派”,他就是“網商”當仁不讓的“帶頭大哥”。許多其他人也一起跟着受益,一起跟着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還有網絡廣告市場,以及物流公司。 中國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王渝次日前在杭州的一個物流會議上透露,2008年中國電子商務帶動的包裹量超過5億件,全國快遞服務三分之一的業務量是由電子商務完成的。IDC對物流公司業務情況分析,測算出淘寶網為第三方物流公司創造了約10萬個就業機會,主要的崗位包括快遞人員、運營管理人員和司機等。 網商、網貨、網規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商業新世界(600628,股吧),從長時段的歷史眼光來看,在電子商務發展了十年後,一個新的商業文明也開始浮現:“誠信、透明化、責任、全球化”和“網商、網貨、網規”都是其中的關鍵詞。 馬雲,能拯救誰? 馬雲最終難拒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三顧茅廬”,據稱,阿里巴巴集團在廣東投資已經超過2億美元。他最終也難拒蓉城發來的邀請,在成都三個月強勁攻勢下,阿里巴巴要投入1億美元建設“阿里巴巴西部基地”。 還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在排隊,在這些官員的心目中,馬雲幾乎可以代表一种先進的生産力,只有馬雲能來投資,一切都再完美不過。 但是馬雲真的能拯救這一切嗎? 現在,最高的一頂帽子是:阿里巴巴代表了未來中國商業文明的一個趨勢,代表着一种經濟發展方向,而這種發展模式正是各地政府當下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的方向所在。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在杭州取得成功,和整個浙江的宜商環境有關,浙江在扶持中小企業方面一直都比較肯下工夫。包括在金融創新上,浙江也是遠遠走在全國前列的,不僅如此,在中小企業融資和金融服務上,浙江的民間金融創新都極其開放。 這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馬雲,也更不難理解,早期電子商務的優秀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浙江。在創業初期,他們是被地方政府忽視的一群人,在成功之後,他們又被地方政府認為是極力想引入的一群人。 而反觀網絡和電子商務,不過是製造業發達後的一種衍生,這種以顯示交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現代服務業,還是要以製造業為根基,電子商務吸收的就業很多,但實質上來看,並不能改變某一座城市的就業率,也不能對一個城市的創業産生根本的影響。 阿里巴巴並不能把製造業引入高端,也不是高科技的一種方向,馬雲所代表的,不過是一種手段,地方政府積極引進的,也不過是一個標籤,一個代表地方政府引入高端成功的標籤。 引入一個馬雲容易,創造一個新的馬雲難,創造千萬個馬雲更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