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目前的尷尬反映什麼問題
    2009-09-14    徐斌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多年來,創業板對於市場來説,總是只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一些搞創投的頭髮都熬白了,有創投基金老總哀嘆,希望創投行業不要成為一場永遠都不能結束的馬拉松。
  好了,現在創業板馬上就要開張營業了。之前管理層害怕市場爆炒創業板,為防止不成熟的投資者賠光老本,要求必須是股齡兩年以上的股民方可入創業板市場淘寶,之前還得簽個風險協議書。這番風聲鶴唳,好像比武擂&的生死狀。不過,中國股民的不成熟,也確實讓管理層傷透腦筋,因為現實又給管理層開了一個玩笑。據深交所統計,截至8月30日,101家已開展經紀業務的會員現場簽署《風險揭示書》的客戶數量為228萬餘人,佔會員申報客戶總數的3.68%,簽約率極低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方面,有關部門擔心投資者在創業板開通之後“扎堆”開戶引發擁堵風險;另一方面,如果創業板開通後投資者不積極參與,又勢必會出現冷場。而後者顯然更為管理層所憂慮。該知情人士&&,如果創業板開通之後,遭遇“扎堆”開戶,那麼深交所可以通過延長開戶辦理時間等辦法予以解決。但是如果絕大多數投資者不開通創業板交易,那麼就會出現交投清淡場面,甚至不排除出現眾多股票上市後全天零交易的場景。一旦惡性循環,投資者就會更加不願參與創業板,這勢必影響創業板的未來發展。對此,有媒體深入調查後發現,原來投資者給創業板風險宣傳嚇破膽了。股民們紛紛&&,主板我都賺不到錢,就不用費心到創業板上淘金了。
  管理層之前的一片苦心,為何遭遇這樣的尷尬?歸根到底,就在於證券市場管理層 “父愛主義”情結氾濫。其實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存在,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必然現象。投資者在各層次資本市場投資,都是根據情況來,其風險偏好存在差異是必然現象,投資者虧本賺錢也是正常的事情。所謂“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不用管理層苦口婆心的教導,幾次熊牛輪迴下來,大家都明白了。只要管理層本着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監管市場,投資者之間的博弈造成的輸贏,與管理層無關。
  但問題就在這裡,中國股市的股票籌碼供給,其實一直都是不足的。因為籌碼不足,資本過多,大家都猛炒。而籌碼不足的原因,就在於管理層的管制。而管理層對市場籌碼供給進行嚴格限制,就在於上市公司的審批大權不願意放,一放也就放掉了某些東西。如果對比國外,你就會發現,IPO也好,上市公司增發也好,或者創業板也好,統統都是交易所的事情,與管理層無關。查處內幕交易、審查上市公司的虛假財務報告等,才是證券監管部門要管的事情。
  如果明白資本市場的國情,那麼有一些事情就不會不理解了:據公開資料統計,從證監會離職後進入基金公司的前官員已有42人;“下海”後進入證券公司的前證監會官員,則至少有7人。業內人士認為,“證監會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是監管與被監管關係,由於這種任職的互換,幾乎變成利益共同體。貓和老鼠的關係變成大貓和小貓的關係。”正是由於與這些“下凡神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才使得中國證監會在執法時投鼠忌器。最重要的是,如果證監會放棄現在的審批權力,回歸監管本位,你認為這些神仙還能下凡嗎?
  創業板現在遇到的尷尬,不過是監管部門職能錯位的必然結果。只有將審批大權牢牢抓在手裏,方可維持本身的切實利益,而這種現象非獨證監部門所有,不足為奇。但對於中國經濟而言,資本市場功能萎縮所帶來的危害,那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作者係安邦分析師)

  相關稿件
創業板如何借鑒主板經驗教訓 2009-09-08
警惕創業板未推出已成政績工程 2009-09-04
創業板初期適度活躍並非壞事 2009-08-24
創業板掛牌在即布局創投股時機來臨 2009-08-21
深交所通知要求證券公司推進創業板開通 20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