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被調查股民期待信息公開
    2009-09-11    吳睿鶇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五糧液出大事了?究竟是什麼事情?”昨日午間,深市第三大權重股五糧液突發公告稱,公司接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具體內容為:“因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我會決定立案調查,請予以配合。”(9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
  雙節將至,市場都在憧憬着黃金周概念股能有好行情,而五糧液作為高檔白酒的代表,也是被股民看好和力挺的一隻股票。只可惜,五糧液被立案調查,把部分人的美好願望打碎了。
   9日,這則壞消息游走到股市後,五糧液的拋盤異常洶湧,股價展開斷崖式跳水,並在13時21分被打至跌停板,此後股價出現大幅震蕩,至收盤時仍跌6.22%,全日成交高達22659.68萬股,創歷史天量;10日,五糧液又跌了3.19%。
  目前社會流傳着查究五糧液的三個版本:一是涉嫌鉅資炒股深陷亞洲證券;二是涉嫌少交19億消費稅;三是涉嫌關聯交易轉移利潤。
  依據現有信息判斷,筆者對這三種版本有不同的看法。原因是,對於炒股失利,公司之前已進行了損失計提;至於偷逃稅款,也不像立案調查的理由,因為剛剛&&白酒消費稅新政,已默認了以往白酒企業通過設立銷售公司少繳消費稅的方式;最後,對於關聯交易問題,是五糧液公司的歷史詬病,由於治理結構的天生缺陷導致,公司從今年年初已開始着手處理,而證監會現在才就此事進行調查,似乎時機不對。
  當然,這只是根據常識進行分析與判斷,要想讓廣大股民消除恐慌心理,政府職能部門,尤其是證監會要及時披露權威信息。惟有政府暢通了信息渠道,不僅能使社會上的流言、猜測,不攻自破,也能穩定資本市場。
  架構正常的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前提。然而,政府職能部門往往在這方面,做得既不理想,也不到位。由此,讓人不難聯想到幾年前,同樣發生在高檔白酒代表身上的茅&事件。當年“五一”長假過後,市場就有傳言,貴州茅&(600519,股吧)總經理喬洪被“雙規”,甚至有媒體引貴州省紀委人士的話,言之鑿鑿。幾天后,貴州茅&發布企業公告,聲稱喬洪即將任貴州省國資委副主任,由於披露的信息前後矛盾,結果造成了股市的巨大震蕩。
  顯然,類似於五糧液突發性事件的發生,正在考驗着政府職能部門信息公開的誠意,是順應時代革故鼎新,還是猶豫徘徊?這恐怕不難抉擇。因為政府信息披露公開及時與否,透明度高低,不僅涉及市場投資者和股民切身利益,更影響資本市場制度建設。要知道,以前就有多少上市公司借政府信息公開不及時、不透明,而違規披露不實信息;也有違規者因贏得“危機公關”的時間差,逃脫現行法律的懲罰。
  五糧液事件剛剛開始,不管五糧液未來走勢如何,希望政府職能部門能及時予以披露信息。這不僅對廣大股民有個交代,更有助於維護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相關稿件
證監會否決立立電子是對股民負責 2009-04-07
牛年牛市 股民的最大願景 2009-02-02
節前訪股民和專家:過年了,持幣還是持股 2009-01-23
沉溺股海而不自知 香港“小股民”炒股成癮 2008-12-08
股票難賺錢 股民轉戰期市"放空" 2008-10-30